《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生成案例.doc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生成案例.doc

ID:48599776

大小:24.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6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生成案例.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生成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生成案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由“策”字入手了解“战国策是用来记录战国时代的谋士的言论或故事的书策”,以此引出、组织了四个学习活动。活动之一:简说故事。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讲成语故事。教师引导:齐威王和两个成语故事有关,一个是“一鸣惊人”(教师示范讲述),另一个是“门庭若市”。学生讲述“门庭若市”的故事,在此过程中梳理文章大意。活动之二:巧编练习。这个活动的意图是理解、积累文言词语,教师提示学生运用“比较辨析”的方法。学生积极参与读文章、找词语、编练习、交流等活动,以理解一词

2、多义现象。而后,教师示范讲述“于”、“朝”,讲解一组近义词“讽”、“谏”、“刺”、“谤”、“讥”的含义和用法。之后,学生口头翻译理解上有难度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再作补充。活动之三:深思话题。教师预设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课文中有哪几个关键字引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现着人物的特点?”此问立足文章语言,却借此达成了梳理故事情节和把握人物形象的目的。学生的思考多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提出“窥”、“谓”、“美”、“善”、“思”、“见”、“谏”等词语的作用,阐述有理有据。教师倾听、评价并参与讨论,并指出:“‘思’是对文章内容的

3、深化,正是有了‘思’,才有了‘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从而突出了邹忌的智者形象。‘善’字,是课文内容最为关键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同时表现了齐王的贤者形象。”教师的这一回应,在赞同学生思考结果的同时有所补充和提升。活动之四:教师以微型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文章繁简虚实的笔法,欣赏文章的艺术特征。案例中教师预设了“学什么”的内容,包括成语故事、文言词语、情节与人物、文章笔法知识;其中,“繁简虚实”的写作特点看似有些深奥,但教师紧扣文情与学情,学生对这个新知识的理解与领会,也就降

4、低了难度。教师还预设了“怎么学”的步骤和“做什么”的方法,即组织四个学习活动。不管是整体的课堂教学,还是具体的学习活动,预设的内容都以有组织的、有意义的方式渐次呈现。这样的学习,既有相关的知识提示,又有循序渐进的步骤支撑,再经过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学习的内容就建立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系。所以,教师给学生搭建支架,促进有效的生成,特别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分类和分组上。这种有组织的材料更容易理解,更容易与已有的知识网络建立联系,进行存贮、提取,也为长时记忆和后续学习准备了新的知识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