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2:音乐教育要从心开始.doc

资源共享2:音乐教育要从心开始.doc

ID:49188788

大小:1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9

资源共享2:音乐教育要从心开始.doc_第1页
资源共享2:音乐教育要从心开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资源共享2:音乐教育要从心开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音乐教育要从心开始郭声健不久前听美术家们聊艺术,很受启发。有位热衷传承民间艺术的教授在说起剪纸时无不充满着敬意,他说:民间艺人剪纸其实并不是用眼在看,也不是用手在剪,而是用心在看,用心在剪。音乐又何尝不更是这样子呢?她是人类的一门特殊语言,她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心声,她的声波直抵人的心灵。同样的,真正的歌唱家也不是用嘴在唱歌,演奏家也不是用手在弹奏,他们都是用心在演绎。唯有用心,才能完美表达与深刻体验音乐的魅力。由此,我想到了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以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旨归的特殊学科,一门唯有用心才能完美

2、表达与深刻体验其魅力的心灵艺术,我们所实施的教育,也必须从心开始。我们常形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的种种感受会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但在音乐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神可能会是呆滞的,在学生的眼睛里读不到一份对老师的期待与惊喜,在老师的眼睛里读不出一份对学生的欣赏与鼓励。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而要将“目中无人”转变为“目中有人”,就必须做到“心中有人”,因为眼睛是听从心灵引导的。老师的心中要装着学生——一个个本来就存在种种不足而需要我们去引导、培育、宽容的孩童;当老师心里有了学生,老师也必然会被学生珍藏在心底,

3、镶嵌在眼中。我们常羡慕一些国外的孩子在表演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那么地自然和开心,反观我们的学生,似乎是经过了老师的精心设计而显得僵硬和缺乏个性,脸上的表情似乎并非来自他们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和发自内心,这实际上等于没有表情。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而要将“脸上无情”转变为“脸上有情”,就必须做到“心中有情”,因为表情是听从心灵摆布的。老师不是要告诉学生如何表情,而是要启发引导他们用心去表现与聆听音乐,真正让音乐去撞击学生的心灵,那样的话,学生的脸部表情才会栩栩如生。我们常埋怨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这个耳朵进那个耳

4、朵出,或者是一听音乐就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或者是对耳边的音乐无动于衷充耳不闻。虽不能说这就是音盲的表征,但至少可以说其耳朵对音乐的反应很迟钝。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而要将“耳中无音”转变为“耳中有音”,就必须做到“心中有音”,因为耳朵是听从心灵召唤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教学生怎么听,而应该是多让学生自己去听;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听老师说,而应该是让学生去听真音乐;不能让学生带着沉重的包袱去听,而应该是让学生轻松自由地去听。要用音乐去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用音乐去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用音乐去营造学生的心灵氧吧,只有这

5、样,音乐的耳朵才能炼成。我们常困惑学生为什么不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要他们唱他们不愿唱,要他们说他们不敢说,有时候甚至一点面子都不给而让老师好尴尬。不该说话时偏要说,该发声时竟失声,我们更愿意把这归责于是学生的身心特征在起作用。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而要将“口中无声”转变为“口中有声”,就必须做到“心中有声”,因为嘴巴是听从心灵指挥的。当学生的心扉没有被老师打开,他们就不可能产生表达的欲望;当学生的心灵没有被音乐打动,他们就不可能产生表演的激情。学生心中有声,并且想说就说,想唱就唱,这是音乐教学的一种境

6、界,而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和谐氛围与轻松情调做支撑,这样的氛围与情调,唯有师生之间惺惺相惜心心相印,才能真正达成。音乐教育要从心开始,这是本人的一点肤浅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