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用).ppt

记承天寺夜游(用).ppt

ID:49559855

大小:1.11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2-27

记承天寺夜游(用).ppt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用).ppt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用).ppt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用).ppt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1037-1101

2、):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承天寺承天寺大雄宝殿承天寺甬道承天寺庑廊陀罗尼经幢(宋)教学目标: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读懂文意。2、品课文:多角度、

3、多层次理解文章的主题。3、悟课文: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以及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读课文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你读正确了吗?读懂文意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解释下列这些词语的含义: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考虑,想到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原来考考你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

5、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考考你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笔调清新淡雅,景象明净澄澈,行文波澜起伏,极具诗情画意。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作者所见夜景如何?请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a.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

6、,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品课文默读全文,找出体现作者情绪的词语:欣然写作背景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欣然贬谪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反差←→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

7、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悟课文和苏轼面对面面对苏轼,你想和他说点什么?放飞思维回味.积累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关于“月亮”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课外延伸“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也来一段景物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能感受你的心情。课堂小结:一、理解文章主旨的角度1.整体感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2.

8、结合意象,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3.理解抒情议论语句,领悟文章主旨。二、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旷达的人生观,享受美好的生活。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