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doc

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doc

ID:50495536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9

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doc_第1页
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doc_第2页
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doc_第3页
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doc_第4页
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块三活动4应用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教案设计《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题解:  本文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被贬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据传他并未亲眼见过岳阳楼,滕子京写信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尽显一代文豪的天才本色。“记”是一种文体,散文的一种。范仲忆淹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抱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朋友。2、作家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

2、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进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课前,学生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学生结合注释批注记忆介绍了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岳阳楼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打好基础。。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

3、。有不少爱国居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3、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从此岳阳楼名声更大。除了本文我们以后还要学习写岳阳楼的很多诗文。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

4、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2、教师配乐范读   3、播放录音 4、齐读课文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三)细品课文,疏通词义,体味内涵(一)学习第一段1、指读第一段2、教师讲解:“谪”:贬谪,降官。“守”:掌管,这里指作州郡的长官。“通”:畅通,顺当。“和”:和顺,谐和。“兴”,兴起。“乃”:于是。“旧制”:原有的规模;“制”,式样。“于”:在。“属”:通假“嘱”,托付。“以”:来。“之”: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5、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导读提问一:第一段记述什么事?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交流归纳如下: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及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提问二:这段为什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的卓有政绩?  学生回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教师活动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徒然无由。6

6、、齐读第一段(二)学习第二段1、指读第二段学生朗读第一段。学生批注准备翻译学生试译学生思考回答交流学生思考回答交流学生齐读第一段学生朗读第二段。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2、教师讲解:“夫”:指示代词,那。“胜状”:佳景;“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一”:全。“衔”:含,包含。“浩浩”:水势盛大。“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横”:充溢,意为广阔

7、。“涯”:边际。“晖”: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阴”:暗,指天色昏暗。“气象”:自然景色。“则”:乃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通”:到达。“迁客”:降职外调的官吏。“骚人”: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于”:在。“物”:自然景物。“得无”:能不。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二段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5、导读提问  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  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描写登上岳

8、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的壮丽景色。  ②“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触,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