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doc

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doc

ID:50679706

大小:36.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3

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doc_第1页
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doc_第2页
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doc_第3页
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doc_第4页
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立足思维原点实现有效探究摘要:结合课堂实践,阐释了在情景、质疑、求异、合作等认知思维过程中如何捕捉开展探究教学的时机,以求实现探究教学功效的最大化。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原点;有效探究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2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从当下高中化学新课堂教学情况看,探究教学已广泛地被广大教师采用,成为各类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的一道亮丽风景,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探究教学的实质认识不清,探究的内容选择不当,探究的目标不明确,探究的时机把握不准

2、,存在追求形式、跟风转、走过场、实效差的问题,即不明确探究什么,从哪里开始探究。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思维原点,找到实现有效探究的途径呢?1 在情景中开始——探究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要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这些情景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暗示、推动和激发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应敏锐地捕捉探究的时机,寻求开展探究的切入点。案例1在进行“硝酸的性质”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情景:“请同学们根据酸的通性推断蓝色石蕊试纸、

3、a1片、zn片、cu片、石灰石、na2co3粉末与浓hno3、稀hn03反应的实验现象,分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发现,有的实验现象与自己的推断相差甚远,如蓝色石蕊试纸与浓hno3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zn片与浓hno3、稀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是红棕色的;a1片居然不与浓硝酸反应;cu片与浓hno3、稀hno3都能反应,也产生红棕色的气体。由于这些“异常”现象的出现,学生的兴趣极高,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此时,正是开展探究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硝酸

4、的强氧化性,而是根据探究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再做蓝色石蕊试纸与浓hno3反应的变色过程,提示学生思考曾经学过的哪一种物质有过类似的现象?表现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回忆,很快会想到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从而表现出hcio强氧化性这一特点,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硝酸可能也具有强氧化性。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证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呢?经过再探究,学生不仅对硝酸的强氧化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所有的“异常”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因此,一个或一组好的教学情景除了能够成为指引一堂课

5、关键处之外,最主要是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源头。2 在质疑中展开——探究的立足点“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探究的立足点,无“疑”自然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个别学生质疑问难,但这些声音常因超出课时计划或被教师打入“冷宫”,或教师显示自己学识渊博而给出所谓的“严密而科学的解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这种“科学的解释”会扼杀“怀疑的种子”,掐断生成的幼芽,从而也失去最佳的探究机会。那应该怎么做呢?案例2某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化学1》“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时,按教材要求演示了n

6、h3的喷泉实验,实验后,学生描述了实验现象,得出了实验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很顺利地引出了氨水呈弱碱性,并写出氨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使酚酞变红的不—定能说明是nh3与水发生了反应,有可能干燥nh3也能使酚酞变红。”这位老师当时一怔,我推测这可能是他课前没有想到的(下课后得知确实如此),这位老师当时给出了两个解释:①如果没有水,就不会产生oh-,也就不会使酚酞变红;②即使nh3是干燥的,也很难做到无水的酚酞。解释虽较符合实际情况,但学生还是听得一头雾水,显然不满足老师给出的解

7、释。我想,该学生的质疑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如果当时教师抓住这个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探究良机,共同设计如下的实验来展开探究:“将粘有酚酞溶液的纸片(纸花),烘干后,投入到干燥的氨气中,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少量水纸片(纸花)迅速变红”(该实验经验证可以顺利完成),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疑问豁然开朗,也能使探究所具有的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多种功能得到较好地开发。除了重视学生自发形成的疑惑之外,教师更应倡导质疑思想,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人工制造探究的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这

8、才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立足点。3 在求异中生成——探究的生长点思维的基础是求异,没有求异就无法创新,在课堂中如果我们只听到“一种声音”,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本真。教师要精心打造自主、自由、开放的课堂,积极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把自由想象、自主思考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寻求更多的探究资源。要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