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设计.doc

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设计.doc

ID:50680239

大小:40.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设计葫芦垡中学:吴凤军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借雷峰塔的倒掉这件事为由所要表达的以雷峰塔为象征的封建势力和以法海为象征的封建卫道士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2.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课前背诵《钱塘湖春行》,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有一座雷峰塔,这座塔于1924年9月25日倒掉了,不久鲁迅就此事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那鲁迅先生到底谈论了那些看法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二、阅读文章,探究文章的主题。1.题目是论

2、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对雷峰塔以及雷峰塔的倒掉持怎样的态度?(从文中找到依据。)(1)对雷峰塔是厌恶之情。依据:第一段,说“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还有“听说,听说而已”。指导学生答题的思路:我从第一段中“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还有“听说,听说而已”这些语句中看出作者对雷峰塔的态度是厌恶。(2)师追问:①在第一段中“听说而已”与前面的“听说”是否重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不重复,不可以。因为“听说而已”表明作者对雷峰塔的倒掉持一种冷漠的

3、态度,并不是特别关心,同时,仅只是听说而已就写文章来论它的倒掉,可见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深。②“并不见佳,我以为”是不是就是“我以为并不见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倒过来说?师可指导:把这个句子再朗读几遍,细细体会,哪些字要读得重一些,强一些,然后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倒装的句式。(学生各自朗读,体会)重读“并不见佳”,突出了“并不见佳”,表达了作者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情。还可重读“我”。因为这是作者在表明自己和别人的态度不一样。(和谁的态度不一样呢?和那些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人不一样。跟那些为雷峰塔大唱哀歌的文人针锋相对

4、。语气肯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3)对雷锋塔的倒掉的态度是盼望已久,认为“该倒”且大快人心。体现在;第三段,“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知道里面没有白蛇娘娘后,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它倒掉。”学生根据上面的思路来回答:我从第三段“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知道里面没有白蛇娘娘后,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它倒掉。”这些语句中看出作者希望雷峰塔倒掉,雷锋塔倒掉了他高兴万分,而且认为大快人心。2.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厌恶雷峰塔,

5、又为什么始终希望它倒掉呢?(1)因为雷峰塔下压着白蛇娘娘,白蛇娘娘是义妖,是善良的知恩图报的,是追求婚姻自由幸福的,所以作者希望它倒掉。依据:第二段,许仙救蛇、白蛇报恩、法海藏许、白蛇寻夫、水漫金山、白蛇中计、被压塔下。在这里,白蛇娘娘是追求自由幸福的劳动人民的象征,那雷峰塔象征着什么呢?雷峰塔是镇压之塔它象征着封建势力。而法海就是维护这封建势力的卫道士。可补充说明写作背景:因为当地的人迷信,以为拿一块塔上的砖放在家里可以消灾避难,于是你拿我拿,塔的根基被挖空,就倒塌了。一座古塔倒掉,当然有些可惜。但从整

6、个社会生活的角度看,是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生齐:不是)但鲁迅却为此事写了两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有一些满脑袋封建思想的文人,也就是鲁迅文章里说的什么样的人?(生齐:脑髓里有点贵恙的)借雷峰塔的倒掉,大唱哀歌,散布很多维护封建礼教、封建统治的言论,总之,他们希望恢复人压迫人的封建旧秩序。这种借一件事做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的手法,叫什么?有个成语,知道吗?借题发挥。这就使鲁迅不能沉默了。于是,他针锋相对,也来一个借题发挥,写下了这篇文章。请大家联

7、系课文想一想:鲁迅借的什么题?发挥了什么意思?他也是借雷峰塔倒掉这个题,抨击了那些希望恢复封建社会的文人。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3.雷峰塔、白娘娘和法海最后的结局各是怎样的?人们对他们的结局持怎样的态度?他们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雷峰塔结局:倒掉白娘娘:获得自由法海结局:玉皇大帝怪他多事,要拿办他,他躲到蟹壳里避难。非到螃蟹绝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师指导:白娘娘象征争取自由幸福但被压迫的人民;雷峰塔象征封建势力;法海象征着维护封建势力的卫道士。那白娘娘获得自由,雷峰塔倒掉,法海受到惩罚这样的结局

8、象征着什么呢?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的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一切封建统治者和卫道士都逃不脱被历史惩罚的必然命运。鲁迅借助雷峰塔的倒掉这件事,借题发挥,指出封建势力及其卫道士们必然被历史所惩罚淘汰的命运,使议论说理形象话。这正是杂文的一个一个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看导纲知识链接。师生齐读第9、10段,找出本文画龙点睛之笔。“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想到塔终究是要倒的么?”这句话里有一个关键词,如果你能找出来,我算佩服你了。“终究”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