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ppt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ppt

ID:51445514

大小:667.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3-22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ppt_第1页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ppt_第2页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ppt_第3页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ppt_第4页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一、酸解法概念:是最早出现的工业化淀粉水解方法,它是淀粉分子和水分子反应,使淀粉分子中糖苷键加水分解生成糖浆,需要在用加热、加压和有酸存在的条件下才能使水解淀粉分子的反应得以进行。酸的作用:触媒的作用,淀粉分子的水解程度取决于时间、温度、压力和触媒。水解程度判断:淀粉分子水解为基本葡萄糖分子的程度称为糖化度,通常用DE值表示。酸的种类:无机酸,如盐酸、硫酸、草酸等。优点:适合任何精制淀粉,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所得到糖化液过滤性能好。缺点:酸液化需在高温、高压和酸性条件下进行,酸液化会发生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影响葡萄糖的

2、产率,DE值低,为90%左右,酸水解的副产物多,增加糖化液精制的困难。酸水解的规律不能自行控制,定向生产各种糖类有一定难度。酸水解DE值低于30时,由于长的直链聚合物沉淀,糖浆会出现凝沉现象,酸水解DE值超过55时,又会有过量的葡萄糖降解产品产生并很难去除,使终产品呈黄色。二、酸酶结合法淀粉酶特性:对淀粉的水解具有高度专一性,只按照一定的方式水解一定种类和一定位置的葡萄糖苷键,酸水解则没有这种专一性,水解方式也没有一定的规律。酶水解特点:催化能力强,能在低温下进行,但时间较长,液化后过滤困难。酸酶结合法概念:用与酸法相同的转化工艺作为糖浆的初步转化,此后接着用酶转化。特点:过滤性

3、能好(酸法液化)糖化程度高(酶法液化)基本操作:先用酸液化到葡萄糖值3~5%后,中和冷却加入糖化酶,经用酶糖化,糖化程度能达到DE值95%左右。酸酶结合法设备要求:利用管道设备连续进行,因为这样调节、降温和加液化酶的时间快,还可避免回流,若不用管道设备则由于葡萄糖液的黏度大,凝沉性强,过滤性质差而难以进行。特点:与酸法工艺相比,酸酶结合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它仍然要采用酸和高温,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虽有所减少,但仍不可避免,糖化终点值还不够高,而且液化结束后,仍要用碱来中和,依然会产生相当数量的盐分。三、双酶法概念:采用酶液化和酶糖化的工艺称为双酶法或全酶法。操作:先加温并添加液化酶

4、以液化淀粉,产生相当低DE值的液化液,再进一步用酶转化。优点:不需要耐高温、耐高压、耐酸设备和设备要求低,水解条件相对温和;糖浆的化合物组分可以控制;糖浆的品质好,杂质(羟甲基糠醛、色素、非发酵性异麦芽糖和龙胆二糖、蛋白质、灰分等)含量低。缺点:生产周期长,尤其是夏天,糖液易变质。第二节  淀粉酸水解法原理淀粉通过酸水解生成糖浆,在酸和热的作用下,糖浆中的葡萄糖又会发生复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主要反应:淀粉水解次要反应:葡萄糖的复合和分解一、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颗粒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分子组成,在酸作用下,颗粒结构被破坏,两种淀粉分子中的α-1,4和α-1,6糖苷键被水解成游离态的

5、葡萄糖,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为:(C6H10O5)n+nH2O→nC6H12O51.淀粉颗粒结构对水解的影响有序结构:难水解,直链淀粉组成无定形结构:易水解,支链淀粉组成紧密程度对酸水解的影响:马铃薯淀粉颗粒大、结构松散,较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类淀粉易水解;谷类淀粉相对而言又较稻米淀粉易水解,米淀粉颗粒小,结构紧密,对酸作用的抵抗力较强,酸侵入颗粒内部的速度较慢,水解起来也就比较困难。糖苷键对水解的影响:通过麦芽糖和异麦芽糖水解速度比较实验,α-1,4键的水解速度比键α-1,6键快3倍多。2.反应机理途径1:首先酸催化剂的H+离子与糖苷键的氧原子结合生成共轭酸(Ⅰ),共轭酸的O-C1

6、键断裂生成C1正碳原子(Ⅱ),水分子再与具有正电荷的C1结合生成(Ⅲ),(Ⅲ)失掉H+离子得到还原糖(Ⅳ)。(Ⅱ)还可以通过共振作用,氧原子上的一对电子移向O-C1键生成双键,使氧原子具有正电荷,形成(Ⅴ)。途径2:通过盐(oxoniumsalt)和离子,完成水解作用,但与上述的路线相比不占优势。糖苷键水解反应过程 途径1快→H+慢→H2O+R`OH快→快→-H+ⅠⅡⅣⅢⅤ↑↓H2O3.糖化液的组成淀粉经水解所生成的糖化液的糖分组成是很复杂的,水解程度不同,生成不同葡萄糖质的淀粉糖化液,它们之间的各种糖分组成百分率有显著差别。水解过程的糖苷键断裂是杂乱无章的,单糖(葡萄糖)在水

7、解反应开始即有生成,二糖、三糖等小分子低聚糖在水解开始阶段也有生成,只是这些小分子糖所占糖的组成百分率较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早期水解得到的高分子糊精、低聚糖被进一步水解,糖组分中的小分子糖比重逐渐上升,大分子糖比重有所下降。4.无机酸的选择(1)盐酸使用盐酸糖化,盐酸使用量为淀粉的0.1%~0.5%(pH1.8~2.3),糖化后用NaOH或Na2CO3中和,生成的NaCl溶于糖液中会增加糖液的灰分,并且具有咸味,会影响糖液质量,但因盐酸的催化效能高,用量少,生成NaCl量有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