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课文讲解.pptx

苏武牧羊课文讲解.pptx

ID:51684104

大小:1.23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1-25

苏武牧羊课文讲解.pptx_第1页
苏武牧羊课文讲解.pptx_第2页
苏武牧羊课文讲解.pptx_第3页
苏武牧羊课文讲解.pptx_第4页
苏武牧羊课文讲解.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武牧羊课文讲解.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课时编写:合肥市秦老师第三单元·英雄苏武牧羊教材分析《苏武牧羊》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英雄”。这首歌产生于辛亥革命以后,相传是北京的高中教师蒋荫棠所作,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广为流传,是以一首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本文主要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由于某种原因被匈奴扣留,牧羊十九年,历经磨难,坚决不从。高度赞扬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旄节、社稷、节、拱服”的意思,会写“社稷、旄、拱服”等词语;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

2、思;3、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4、把握歌词借助环境的渲染烘托,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这一写作特点;5、通过诵读,吟唱这首北方民间歌曲,将愤怒、激昂、崇敬之情展现出来,了解苏武形象,体会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我们知道奉命出使匈奴的汉朝使者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冰窟逼降。苏武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终不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苏武牧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捍卫祖国和民族的气节而勇于牺牲自我

3、。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太初四年(前101)冬,匈奴响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鞮侯立为单于,为与汉修好,他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天汉元年(前100)三月,汉武帝为回报匈奴善意,派中郎将苏武、副中郎将张胜及随员常惠等出使匈奴,送还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财物。苏武等到达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与张胜密谋,欲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汉。事发后累及苏武,苏武不愿受辱,自杀未成。单于敬重他,派汉降臣卫律劝降,苏武不为所动。于是单于把苏武幽禁在地窑中,断绝饮食,以此逼他就范。苏武坚持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就将他流放到边

4、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烟的地方,放牧羝羊。始元二年(前85),匈奴壶衍鞮单于新立,遣使者欲与汉朝亲善。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始元六年(前81),苏武等9人由汉使迎接回国。苏武羁留匈奴19年,习知边地民族,归国后被任为典属国,专掌少数民族事务,他在匈奴持节不屈,被后世视为坚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节:国家派出的使者以所持旄节为凭信。旄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上面有牦牛尾装饰。旄节意思为旗帜,象征国家的主权尊严。“节不辱”是不使旄节受辱的意思,也就是维护国家尊严,不使国家受辱。节也可以引申为气节、节操

5、的意思,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苏武虽然滞留在匈奴,却不辱气节。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年中有五个月封冻,冰层有90厘米,冬季气温平均-38℃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指长谷物的土地之神。在古代农业社会,社稷指国家。汉社稷指汉朝,那时以朝廷作为国家的代表。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还:回来,回国笳:北方独有的一种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其音凄怆。红妆:指女人,这里指苏武的妻子。帏:做遮挡用的布,床有床帏。大节:民族大节、气节。亏:缺失。拱服汉德威:拱、两手胸前相抱,表示恭敬。服,服从。德,指恩惠,威,指威力。德威从两方面显示国

6、家的统治力量。下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歌词,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再把歌词读一遍,看看这首歌词从结构上分析可以分为几部分?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一位同学饱含着你对

7、歌词感情的理解读一下第一小节?(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态度,学生才能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细读课文,整体感知“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哪位同学用流利的语言来说一下自己的理解。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苏武生活的环境确实艰苦,那么“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这句中的两个“难”怎样理解呢?想象一下,苏武还会遭受哪些“难”呢?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现在谁来给我说一下你看到的苏武是什么样子的?

8、高大、威武、临危不惧、浩然正气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们怎样理解“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这句表明了苏武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及其坚定的信念,是全文的中心。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1、借助环境的渲染烘托,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2、对比手法的应用。(“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课堂小结本文主要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