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能力现状分析.doc

小学计算能力现状分析.doc

ID:52016951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1

小学计算能力现状分析.doc_第1页
小学计算能力现状分析.doc_第2页
小学计算能力现状分析.doc_第3页
小学计算能力现状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计算能力现状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计算能力指的是数学运算中的智力品质,主要是指运算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敏捷性指正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灵活性是指思维方向的灵活,深刻性是指运算中的逻辑性,是思维概括过程的抽象概括程度,独创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度,运算中能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前,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学习方面的缺失 1.数感弱,计算敏捷性差。数感是人们对数量多少、数量与数量之间相对关系的一种主观感受能力,具有直觉性、综合性、跳跃性和复杂性。一般情况下,“数感”

2、没有明显的外显特征,是一种内隐的能力状态。简言之,“数感”虽然不易被观察与测量,但数感是客观存在的。数感强的学生在计算中往往表现出计算的敏捷性与合理性。例如:数感强的低龄学生在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中,能自己感知9加几就是“十几少1”,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直接回答出得数。这其实是“凑十法”与“补数法”的综合应用。这些学生可能在教师未明确讲授的情况下,自己独立感知以上方法。相反地,那些数感弱的学生必须按照“凑十法”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确定凑十数→拆数→凑十→加零头→得到最终答案,以上任何一个环节

3、发生错误,必然导致整道题计算错误。 又如:在口算“35+17”的时候,数感强的学生首先断定十位上的数相加得“5”——因为他已经知道个位会“满十进一”,这样就只要计算个位上的数就行了。并且,在计算“5+7”的时候,这部分学生知道“看7找3凑十”后个位是2。显然,具有如此水平的学生,其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会远远高于那些“用笔算方法算口算”的学生。 2.缺乏计算技巧,运算深刻性不强。 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孩子运算的深刻性较差,往往停留在画图或者扳手指,因而,应该让学生归纳和总结一些必要的运算技巧,以提高其计

4、算能力。(1)位置技巧。在笔算加法中,把位数多的数放在式子的上面,显然要更有利一些。因为这样做,加法更容易对位。(2)简算技巧。应用运算定律及和、差、积、商变化规律可以使很多计算简化,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如78+99可以转化为77+100。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能自觉积累技巧的学生可谓少之又少,致使学生机械计算现象较为普遍,计算的深刻性较弱。3.缺乏估算意识,纠错能力不强。学生估算意识不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先算后估。如在计算“学校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2人,两个班大约有多少人?”时,

5、一些学生的计算过程是:39+42=81≈80(人)。(2)背离生活实际。如在计算“估一估,妈妈用100元钱买下列物品够吗?”时,一些学生的计算过程是:24≈20,33≈30,44≈40,20+30+40=90(元),90<100,所以够了。二、教师教学认知的缺失1.教师对计算教学认知的缺失。(1)对运算教学课堂方法认知的缺失。教师把计算排在最容易教学的首列。这说明了两个问题:①运算教学属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无法进行太大的变动和创新,于是就导致教师照教材教的现象普遍,缺乏对计算教学的深

6、层挖掘和研究;②运算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不敢轻易改变教法,传统的教学流程仍占据着课堂,势必影响学生计算的深刻性和独创性。(2)对计算教学训练的缺失。“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最大的区别是练习内容减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计算教学的练习内容,如果题量太少,训练不足,难以形成技能;如果题量过大,易形成题海战术,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进行训练设计和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价。(3)对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认识的缺失。课改初期,不少教师对算法

7、多样化的理解稍有偏颇,课堂上一味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大量时间花在探究各种不同的“个性”算法上,出现许多所谓多样化的算法。算法多样化是指不同思维层次上的多样,而非同一层次上的多样。 算法的多样必须要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只有优化出算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灵活性,而优化指的是学生的优化,而非教师主观上的优化。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教材提供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很多教师主观认为破十法较为简便,于是就要求学生用此方法进行计算,而调查显示,此时的小学生由于刚学完“20以内进位加法”

8、,他们更喜欢想加算减的方法。 2对估算教学认识的缺失。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加之对估算的结果缺乏评判标准,导致卷面上估算考题较少,甚至为零,这样,教师的估算教学仅停留在按照教材完成估算方法教学的层面上,而缺乏估算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后,不能死搬硬套,一定要结合实际情景,利用生活经验对估算做出“估大”还是“估小”的评估。只有教师通过学习,弥补这些认知上缺失,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