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

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

ID:5237523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_第1页
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_第2页
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_第3页
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_第4页
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大学生视角下逃课行为博弈研究  摘要:大学生逃课问题普遍存在,各高校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却始终难以解决这一顽疾。本文将从学生视角出发,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逃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逃课;演化博弈;传染性1引言大学生逃课问题不仅影响着高校建设,更影响着国家的人才质量。对于逃课问题的原因,国内学者进行了诸多相关研究。但是,往往只是对现象进行表层次分析,或是简单的运用博弈论中的“监察模型”对学生与老师进行静态博弈分析,鲜有人从学生视角进行深入研究。这类模型仅从惩罚力度、老师点名成本等方面考察

2、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与逃课的主体性。对于大学生逃课问题,本人之前也从师生博弈角度做过相应的探讨。但是,我发现逃课问题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博弈,学生之间也会产生交叉影响。如今,师生不再是简单地“老鹰与小鸡”关系,尤其在大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且和谐。因此,忽略学生本身,仅从老师与学校角度的考察是远远不足的,更难以真正解决逃课问题。本文将基于学生角度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与模型,对逃课问题进一步探讨。62基于学生视角,逃课行为的初步分析大学生逃课的普遍存在,其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亚文化。所谓大学生亚文化,是指高校大学生所持有

3、的文化形态,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和其它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总和与概括。教育界学者普遍认为,逃课是一种初级越轨行为。马和民曾对学生各种失范行为做过类型研究,他将逃课列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这里具体是指学生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相背离,力图诋毁或改变教育主导观念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马和民归类分析,其本质也是认为逃课是一种价值观念与文化的背离。大学生逃课行为的亚文化形成,导致约束个体行为的正式规制、制度逐渐失效,大学生可能被锁入低水平的均衡中,出现“规制失效”的情况。大学逃课问题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专

4、业课的逃课率在20%左右,至于哲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到课率仅有50%左右)表明逃课的亚文化在高校已经形成。大学生对逃课习以为常,普遍对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批判和指责。而这种亚文化的形成,使得高校的规制最终失效。因此,当逃课行为的亚文化化,单纯地从学生与学校、老师的对立角度去考虑逃课问题,试图简单的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改进考核制度是难以根除逃课问题的。看待问题的全面性要求我们也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逃课问题。3基于学生视角下建立演化博弈模型6逃课行为发展成大学的一种亚文化,其形成来源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同时,亚文化的形成也对学生

5、逃课产生作用。如今,集体逃课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作为群居者,相互融入的实质是一种亚文化的相互认同。因此,大学生逃课会互相影响,一个学生逃课,往往会带动与之关系密切、兴趣相同的几个人的共同逃课。阿伦森说过:“一个人与什么人交往,不管是他自己选择的还是被迫的,都限定了他能学到的行为类型,因为这些行为类型被多次观察。演化博弈下逃课传染性分析:当X=1时均衡,此时没人逃课。但是,由于偶然性、随机性、个体与集体利益冲突等因素,个体性的逃课行为时有发生,从而会引起整体支付的改变,传染一部分人选择逃课。我们由图中看到,最终状态有1/16人选

6、择逃课,而且选择逃课的人越多,越容易传染(即由1/16点开始,到X=0点,比例不断增大,到X=0点越容易)。举个简单例子,当共有160人时,那么最终逃课人数会达到10人,当一个人逃课时,那么对其他人影响不大,当达到9人时,自然很容易传染第十人逃课,从而达到最终10人逃课状态。演化博弈模型很好地告诉我们,逃课具有传染性,逃课不仅仅只是单个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博弈行为,学生之间也会产生影响。4现有学校制度下的探讨6大学生逃课问题如此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的制度不够健全。高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仅从师生角

7、度考察。如此以来,制度的不够完善,逃课亚文化的形成又使得规制失效。高校针对逃课现象的解决办法一般只是单纯地制定考勤规制,引入平时成绩等。在上述博弈论下分析,其实质只是降低逃课者的支付,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逃课行为,并不能完全遏制逃课现象。我们假设,学校制定了非常严厉的考勤制度。那么,逃课者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β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上述公式,很容易可以算出,逃课率为1/31。因此,即使在极其严厉的考勤制度下,逃课仍是难以完全避免。现实中,极其严厉的政策又是不可能施行的,高校是不可能用极其严苛的制度对待学生。因此,高校对待逃

8、课问题的现有制度是有局限性的。5基于演化博弈下的探讨(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看待上课与逃课。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上课给学生带来的效用大到一定程度,亦或是逃课带来的效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那么纳什均衡解只有(上课,上课),对学生只有上课是最优的。现实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