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情境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情境设计

ID:5252435

大小:30.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2-07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情境设计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情境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情境设计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十分必要,不但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诸要素,而且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息息相关,体现出施教者的角色意识。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其中教学情境设计便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新课程特征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探究。【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参与体验【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88-02关于教学情境设计问题,许多数学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有的教师对此却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尤其是许多高中教师认

2、为设计课堂情境是小学和初中教师的事情,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说似乎是多余的。实际上,课堂情境设计不但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诸要素,而且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息息相关,体现出施教者的角色意识。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情境设计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的本质8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学数学,会使他们体会到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问题都具有生活背景和意义,而教师应当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问题的内涵,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

3、象内在联系的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符号)来表达问题的实质。请看下面的案例:一位青年教师在上《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课时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同学们!有一个老年人旅游团来到了黄山脚下,学校要到我们班挑选一名学生去做导游,现在上山的路有两条(出示幻灯片,图示一条直上山顶,另一条沿斜坡上去),假如你是导游,那么你将带领这些爷爷奶奶们走哪条路呢?为什么?学生顿时有了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兴趣盎然,纷纷发言:走斜路!因为斜路坡度缓,直路陡,老年人不宜。师:你们说得很好,能不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示你们所说的缓和陡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开篇不凡。案例实际是赋予该题

4、一个生活背景,需要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后再加以解决。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发现的历程8在《集合》这一章节中,“交集、并集”主要学习集合的两大运算及其性质。传统教学中常常把它与数的运算加以比较,直接引出交集、并集两种运算。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固然直截了当,也不会因此影响教师的讲课时间,但仔细想来却显得较为生硬。笔者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情境引入的:教师:如果我们把全班学生以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类:第一,高一(6)班中喜爱音乐的学生;第二,高一(6)班中喜爱运动的学生。请满足第一类的学生举手(经指定同学统计,共有49人);同样请满足第二类的学生举手(经统计,共有26人)。显然,其中有一部分同

5、学举了两次手,还有一部分同学两次都没有举手。教师:现在我们把刚才这两类同学分别写成集合的形式,应当如何表示?学生:A={高一(6)班中喜爱音乐的同学},B={高一(6)班中喜爱运动的学生}。此乃创设情境第一步,旨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在刚才统计的过程中间,我发现有些学生举了两次手,请这些学生再把手举一次,我们想知道这些学生到底有多少?(经统计,共有22人)进一步追问:如果把这些学生写成集合形式,应当如何表示呢?学生:C={高一(6)班中既喜爱音乐又喜爱运动的学生}。8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出交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与实数的运算加以比较,得出交集是集合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运

6、算则显得更加顺理成章。教师:和实数的运算一样,两个集合之间也可以进行某种运算,像上面的这个例子中的集合C就可以看成是集合A和集合B的某种运算,我们把这种运算称作交集。下面我们来研究这种运算的数学符号定义……三创设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求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次数学打擂比赛中,诸葛亮获胜的概率是0.8,而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获胜的概率分别是0.5、0.45、0.4,臭皮匠三兄弟联手能打赢诸葛亮先生吗?这种设计趣味性强,便于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角,教师是导演,如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完成学习目标,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

7、重要。四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了解人文景观的同时,自然进入数学学习环境中,这种情境的设计有声有色,看得见、摸得着。一位参加省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的老师在教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一课时是这样开头的。8师:同学们好!我叫××,来自××市郊区的××中学,非常荣幸在这里与大家相聚,今天我来和同学们探讨几个问题,对于我以及这么多听课老师的到来,你们将如何表示?生:热烈欢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