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生命.doc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生命.doc

ID:52900467

大小: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1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生命.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生命.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生命.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生命.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生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生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3、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学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看看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忽略了自然的感受,地球上出现了越

2、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一度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学习本文后,相信我们会多一些思考。二、作者简介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他撰写的《责任与生存》提出,责任是一种智慧,根植于心间,有责任感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自利利他才是对自我的完美实现。而爱护自然就是一种责任。1998年《散文选刊》请专家评出散文排行榜,入选作品十七篇,其中一篇就是他的作品。三、字词注音鲲鹏(kūn)(péng)斥鴳(yàn)蓬蒿(péng)(hāo)相形见绌(chù)混淆(xiáo)咫尺(zhǐ

3、)深邃(suì)狼藉斑斑(jí四、阅读课文,思考: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第

4、二课时一、整体感知1.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3.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二、一段: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历史)②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关系)③“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智慧)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三、读第二、三、四段试找出人类的智慧的体现并体会作者对人类智慧的态度。四、阅读第五段,体会大自然的智慧。五、阅读课文第六、七段回答问题:1、第六段论述的是什么内容?2、通过第六段的论述,得出了什么结论?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①人类智慧是宇

5、宙智慧的高级形式,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②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结论:人与宇宙是一体的我们要爱护自然。六、阅读第八、九、十自然段回答问题:1、八段论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宇宙是有生命的2、如何看待那些死气沉沉的物质,他们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明确:死气沉沉的物质和人类一样,也是宇宙生命的存在方式3、由此,课文总结出一个什么结论?明确: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七、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课文最终总结出一个什么结论?明确: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

6、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八、理清文章结构、思路。一(第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二(第2—10段)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1层(2—4)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相比显得渺小。2层(5)宇宙创造了一切,这是人类不能及的。3层(6—7)人类的智慧是宇宙的智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4层(8—10)宇宙的一切都具有生命。

7、三、(第11段)敬畏自然九、重点研读(师生共同完成)“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明确:畏惧自然就是要认识到,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十、交流探究结合文本,从哲理、修辞手法,句式等方面,与学生交流,品析语言,解决问题,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

8、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