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

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

ID:5330552

大小:144.4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_第1页
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塑2010年8月第15卷第4期ZHJJTraumatic,August2010,Vo1.15,No.4·437··临床研究·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徐芬娟邵忠华严重患者常伴有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组强化方案控制血糖于4.4—6.1mmol/1.B组控制血糖可增加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目前还没有统于6.2—8.9mmol/1,C组控制血糖于9.0—11.0mmol/13一的血糖控制标准和规范,国外有研究报道胰岛素组其余治疗(抗感染、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营养支强化治疗控制血糖于4.4—6.1mmol/1效果更加ll121。本持等)均相同,出现低血糖时及时静推50%葡萄糖纠研

2、究主要通过对危重患者控制不同的血糖水平,观正。察血糖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1.3观察指标:观察3组机械通气时间、应激性溃疡、感染、MOF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例数、ICU1资料与方法住院t3、死亡率及低血糖(血糖<2.8mmol/1t3~)发生率。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ICU病房2007年1月至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统计系统软件.数据2008年7月严重患者132例,其中男75例,女57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例;年龄18—84(51.7+16.8)岁。APACHEII评分3—2O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5.3)分。病因为(颅脑

3、、胸腹、骨盆、脊柱)外伤、多发伤、胸腹部手术后、脓毒血症、重症胰腺炎、心脏2结果疾病、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等。详见表1。入选患者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感染发生率、MOF发生人院时血糖均至l1.immol/l,既往无糖尿病史,率、死亡率均较C组明显下降(P<0.05),A、B两组间HbAlc<6.3%,无长期服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史,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C两组应激性溃所有患者在ICU停留至2天。以抽签方式将132例患疡、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例数及ICU住院日较B组高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患者各43例,3组一般(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低血糖发生率较B、C资料

4、和人院时血糖、APACHEI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高(P<0.05)。所有低血糖患者均及时发现并与积(P>O.05),有可比性。极处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具体见表2、表3。1.2方法:用德国Roche公司生产的罗氏优越型血糖仪测床边毛细血糖,开始1—2小时测一次血糖,待3讨论血糖稳定目标值后.减至3—4小时测一次血糖。胰岛有学者把应激性高血糖标准定于血糖浓度大于素用法:用50u普通胰岛素加生理盐水至50ml,微泵6.1mmol/l危重患者往往处于高应激状态,有研究表静脉持续泵入,患者神志转清能进食后改诺和锐三明其发生率在ICU重症患者中达91%。其发生机制餐前+诺和灵N或诺和锐3O早晚餐

5、前皮下注射,A主要有两方面61:①应激反应时交感神经兴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受刺激,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增多,血糖产生增多;②应激后出现胰作者单位:314500桐乡,浙江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9(9):640—643.(3):142—145.7严金良,章步文.微血管密度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检测及意义[J].11春发,尤永平.Notch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17(5):327—328.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35(6):564—566.8王之敏,陶承.恶性脑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6,15(3):15

6、8—162.[收稿日期:2009—04—27]9岳伟英,陈忠平.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J].中国肿瘤,2006,15(3):(编辑:杨小锋)155-157.。1O陈忠平.从分子水平认识和治疗胶质瘤[J].中国肿瘤,2006,15·浙江创伤外科2010年8月第l5卷第4期ZI-IjJTraumatic,August2010,Vo1.15,No.4438·表1132患者的一般情况组长。血糖控制于4.4—6.Immolfl时,低血糖发生率较血糖大于6.2mmol/l组明显升高。虽经及时发现及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但对预后不佳。A组应激性溃疡增多及循环不稳定可能与血糖波动幅度大及低血糖至自主神经

7、失调有关【lOl。本研究显示,重症患者将血糖控制于6.2—8.9mmol/1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且低血糖风险小,是安全、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而过分强化治疗控制血糖于4.4—6.1mmo1/1,则增加低表23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血糖及应激性溃疡风险,易至循环不稳定,延长ICU住院日,对预后不佳。当然,本研究系小样本研究,要确定最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评价。参考文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