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导学案.doc

三峡之秋导学案.doc

ID:54234943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三峡之秋导学案.doc_第1页
三峡之秋导学案.doc_第2页
三峡之秋导学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峡之秋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目语文年级六教师卢庆龄课题三峡之秋课时2课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感受三峡秋景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特点的写作方法,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感受三峡秋景的美,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教具学具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学案导案揭题示标1、齐读课题2、学生交流有关作者及三峡的资料。3、明确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秋景的美2)掌握生字词。1、揭题导入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

2、,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2、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老师再补充3、出示学习目标。交流释疑1、自学指导: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脉络。3)自学生字词。2、独学——对学——群学3、自学检测1、出示自学提示。2、小组学习时,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指导。3、检测自学成果。1)读文:各小组中的一名潜能生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帮助订正字音。2)字词:交流词义听写生字词3)交流文章

3、大意和脉络。本文主要描绘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巩固拓展、摘抄优美词句。重点关注潜能生掌握情况当堂检测1、形近字组词2、概括主要内容棉()峡()碗()爆()锦()狭()宛()瀑()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学案导案揭题示标1、齐读课题2、齐读学习目标。1)能正确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1、播放歌曲,导入课题伴着这首熟悉的《长江之歌》,我们再次走近“母亲河”——长江,领略长江三峡秋天的风光。  2、出示学习目标。交流释疑1、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想一想三

4、峡的秋天是怎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并批注感受。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独学——对学——群学3、学习成果展示各小组进行补充、订正。4、挑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读一读,师生评议。1、出示自学提示。2、教师巡视,关注潜能生及时给以帮助。3、展示自学交流预设:(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水势,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下午重点写雾,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夜先写长江,显示了三峡夜间的

5、特点:宁静。(2)全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的。(3)表达作者对三峡的赞美热爱之情4、指导朗读。5、写法:1)按时间顺序2)抓住景物特点3)首尾呼应4)动静结合,把三峡一日之内不同景色,5、课文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描写的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有身临其境之美。如:第2自然段:静态描写第3自然段:动态描写第4自然段:静中有动,动中有静。6、师总结:《三峡之秋》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中秋之日三峡一日四时景色的变化,作者除抓住景物在特定时刻的特点外,把对景物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交互结合,时而呈现静态,时而又表现为动态,栩栩如生,让

6、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拓展延伸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领略到的三峡的风光说给同桌听。当堂检测三峡的秋天是()、()、()、()的,课文是按照()的顺序写的。师巡视,重点关注潜能生掌握情况作业设计小练笔: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以《校园秋色》或《家乡之秋》为题写一篇习作。板书设计三峡之秋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透明    夜晚——宁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