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柳宗元)教学设计.doc

黔之驴(柳宗元)教学设计.doc

ID:55201720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2

黔之驴(柳宗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黔之驴(柳宗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黔之驴(柳宗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黔之驴(柳宗元)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德育点: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能力点: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知识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教学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教学难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

2、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二、朗读课文,基本了解故事大意。三、请学生合上书本复述故事情节。四、作者对驴和虎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惧、识、吃)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益司

3、其声”:“益”:更加。“终不敢搏”:“终”:始终。“稍近”:渐渐靠近。“以为”:①把(它)当作,“以为神。”②认为。“以为且噬己也。”“因”:①因而,“虎因喜。”②于是。“因跳踉大阚。”“之”:①的,结构助词。“黔之驴。”②它,代词,代驴。“放之山下。”“虎见之。”“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庞然大物也。”“憖憖然。”2.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②驴不胜怒,蹄之。(“蹄”,踢,用脚踢。这里作动词用。)四、问题研讨学生朗读基本成诵后,重

4、点讨论下边问题。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教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均应结合课文相关语句。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

5、”、“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4.怎样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5.故事的寓意在哪里?驴:软弱无能狂妄自大迟钝麻木愚蠢虚荣貌似强大外强中干虎:勇敢大胆谨慎小

6、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小结:好事者与老虎包括黔地,作为外因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6.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还给我们怎样的启发?(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2)透过现象看本质(3)知己知彼(4)不虚荣买弄(5)正确估计对手(6)坚持,不放弃四、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寓言。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显然,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讽刺当时统治

7、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尤其是抓住了驴的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五、布置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