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1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1

ID:5549974

大小:3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2-18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1_第1页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1_第2页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1_第3页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1_第4页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2010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化第一讲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要点】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商周时期1王位世袭制:我国从夏朝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商朝建立后,也采用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两种世袭方式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商朝时期。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事的师等。3内服和外服制度:管理内服(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商族以外的方国)的制度。特点: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

2、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二)秦汉时期1皇帝制度的建立(1)皇帝称号的由: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上古“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2)皇帝制度的内容:第一,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些规定,意在强调皇帝与众不同,以增强皇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第二,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有皇帝任免(3)皇帝制度的特点: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

3、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中外朝制度:西汉丞相集决策、司法、执行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汉武帝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4扩大尚书台权力:东汉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大权则由皇帝总揽(三)隋唐三省六部制1形成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

4、一分为三。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2职权和运行机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四)宋朝皇权的加强: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五)元朝政治制度的新发展: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六)明朝加强皇

5、权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历史上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内阁制度形成:(1)形成过程: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后内阁地位提高,并拥有票拟权。(2)地位: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只备顾问,升降与职权由皇帝决定。(七)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1康熙帝在宫内设立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2雍正帝设军机处:(1)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只跪奏笔录。(2)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

6、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度(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3)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7、;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的集中2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