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枫桥夜泊》.doc

王崧舟《枫桥夜泊》.doc

ID:55841376

大小:8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09

王崧舟《枫桥夜泊》.doc_第1页
王崧舟《枫桥夜泊》.doc_第2页
王崧舟《枫桥夜泊》.doc_第3页
王崧舟《枫桥夜泊》.doc_第4页
王崧舟《枫桥夜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崧舟《枫桥夜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解王崧舟老师古诗教学法——枫桥夜泊(附:教学实录)1、挖字眼“对”,准确地把握意象的情感意蕴。2、引诗线“愁眠”,由此引出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是钟声。3、六首诗的拓展——诠释文化与经典。感受古今诗人寄愁于钟声。是诗意语文的体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诠释4、解读各种意象,加深对诗境的感悟,又拓展语言训练。“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生:火红的枫叶在江风中瑟瑟摇曳。师:因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生:渔火 (用曲线划出)师:怎样的渔火?生:忽暗忽明的、隐隐约约的”5、教学流程的呼应与完整:由当代诗人陈小奇的诗引入——到古代的张继的枫桥夜泊——当代诗人陈小奇的诗结束。整个流程中

2、“钟声”源远流长,当代的我们在聆听,在品味着……因此,我们穿越时空追溯到了古代;深入地游览了一番(挖透了古诗所含的意蕴与情感),我们又回程,牵引到当代,流逝的是时空,不变的是钟声——经典、文化!6、板书呈现的艺术与价值:学生初读感受到了诗人的“愁眠”,然后结合不清晰的画面、注释又看到了听到了能使诗人产生“愁”情的“月落、乌啼、(仿佛看见的)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随着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最后一个“对”字,完整了整首诗的呈现。让学生看到了张继孤身一人的凄凉。充分地诵读体会之后,板书一一呈现的意象又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一个张继在“对愁眠”,使诗人愁上加愁,将诗人的“愁情”表现

3、得淋漓尽致!千年钟声,千年文化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执教: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生:(自由应答)听过。师:好听吗?生:(自由应答)好听。师: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师:谁来读一读?生:(朗读歌词)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得更是好听!大家注

4、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生1:睡不着,失眠。师:说得好!“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2:不眠。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3:难眠。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4:未眠。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生5:愁眠。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一句话,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生:(齐读歌

5、词)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生1:钟声。生2:钟声。生3:钟声。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师:注意,这是古诗。你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师:读得好!那么,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生:寒山寺的。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

6、是多少年?生:十年。师: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师: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生:张继。师: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

7、,我们一起读!生:(齐读诗句)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生1:枫桥寺。师:没错,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生1:钟声。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生2:又到了寒山寺。师:又听到了什么?生2:钟声。师:七年不变是钟声啊!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这番感慨。生:(齐读诗句)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