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语文 2.9《师说》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

2011高中语文 2.9《师说》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

ID:56088416

大小:9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2011高中语文 2.9《师说》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2011高中语文 2.9《师说》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2011高中语文 2.9《师说》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2011高中语文 2.9《师说》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2011高中语文 2.9《师说》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高中语文 2.9《师说》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2.实词“传、师、从”,虚词“以、其、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三、学习难点:1、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2、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

2、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3、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二、解题。《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三、初读课文: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本文

4、的中心论点是:四、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1、原句: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2、原句: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总是各有长短,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体现了以有道者为师的观点,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3、原句: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习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习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五、研读第1段。重点理解:(1)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学者古:今:-5-用心爱心专心所以古:今:从……而……古:今:(2

5、)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吾师道也     师,词用作词即“”吾从而师者   师,词用作词即“”3、分析层意:教师的作用和任务——、、(前两句)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中间三句)择师的标准——“”在即师在(最后一句)。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4、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

6、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5、做《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研读第2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中心句:(分论点)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2、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这段文字通过论证,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今之众人       古之圣人        圣益圣,愚益愚     疑问语气为子择师       自身耻师        小学而大遗 

7、        肯定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讽刺语气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主要的批判对象是。理由有:第一,第二,4、辨析词句表达的思想内容。师道者不传也久矣 (风尚)吾师道也         (道理)师道之不复       (风尚)惑而不从师       (老师)吾师道也         (学习)师道之不复       (从师)不耻相师       

8、  (学习)5、古今异义词辨析。众人古:今:小学-5-用心爱心专心古:今:6、句子解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译文:7.做《课时作业》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学习过程 一、研读第3段。1、提示如下:中心句:(分论点)2、讨论:有人说,这一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