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doc

教案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doc

ID:56188126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8

教案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doc_第1页
教案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doc_第2页
教案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doc_第3页
教案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案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放播11、中国石拱桥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举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2.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逻辑顺序的几种形式)。3.体会运用本文语言的准确、周密(在准确的基础上,有平实与生动之分)。4.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2.讨论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志向和务实的精神。重点1.抓住被说明

2、事物的特征(这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标志)。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教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3课时教具小黑板;准备文具盒、纸杯等物件练说明。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讨论课题、导入课文1、检查预习(《课时训练》一1、2、5)2、组织学生讨论课题。师:本文的课题叫“中国石拱桥”,请大家分析一下这个短语的结构。抽学生回答,师小结。3、师: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第一课时一、预习1、单独完成预习检查2、讨论思考并回答:这是个名词性偏正关系短语。中心词是“桥”,“中国”“石”“拱”均为定语,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做了明确

3、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它的特点介绍给我们的,这是我们要弄清的两个重要问题。二、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大致结构,整体感知课文1、师:这篇文章大致结构是怎样的?现在请大家快速阅读,划分段落并看看每部分都讲了些什么?抽学生回答,师总结。(板书1)2、找1名学生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抽学生回答石拱桥的特点,总结。(板书2)3、师:第3段介绍的是中国的石拱桥,请大家归纳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思考前面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具备,除此之外,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抽学生回答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总结。(板书2)4、师

4、:请大家快速阅读后面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抓住关键语句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抽学生回答二桥的特点,总结。(板书2)三、达标练习用三个四字主谓短语简述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第二课时一、抓住事物特殊,理清说明顺序1、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中国石拱桥,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2、默读4、5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赵州的?3、师:第6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4、要求学生在课文第8段中概括写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三点原因。5、归纳全文,指导学生总结本文在说明顺序上有何特点?3、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二、整体感知1、阅读并用笔在书上划分段落。2、朗读课文,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讲

5、述石拱桥的特点。3、第3段,分别回答问题,并补充纠正。4、阅读4-8段,找出赵州桥的卢沟桥的特点,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纠正、补充。三、练习。第二课时一、说明顺序1、从一般到个别。2、从概括到具体。(位置建时重修——结构外形设计者)3、从整体到局部。4、(1)人民勤劳智慧;(2)设计施工传统优良;(3)石料富有。5、自由发言。(逻辑顺序)二、分析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设计。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6、16到21.6米。(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辅导练习提示:这道题比较简单,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明确答案即可。 2、列出常用的说明方法,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3、抽例句分析说明方法的好处。第三课时一、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让学生体会其准确及周密的语言特点2、从文中列出几例有修饰语及关联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3、抽学生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二、总结课文1、让学生齐读9、10两段。2、组织学讨论: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两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7、3、抽学生汇报。4、总结:第9段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三、练习题。1、课后。2、板查词语掌握情况。二、说明方法1、思考并完成练习2、阅读,找句。3、参与分析讨论。第三课时一、语言特点1、思考完成练习。2、分析语句。3、发言。二、总结1、齐读。2、讨论交流。3、汇报。4、体会。三、练习1、思考讨论解题。2、纠错,识记。板书设计1、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第二部分(第3-8段)中国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