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应激障碍.ppt

应激与应激障碍.ppt

ID:56474522

大小:119.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6-19

应激与应激障碍.ppt_第1页
应激与应激障碍.ppt_第2页
应激与应激障碍.ppt_第3页
应激与应激障碍.ppt_第4页
应激与应激障碍.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激与应激障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激与应激障碍相关医学系康复教研室薛秀丽第一节应激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程。应激的意义一、应激的积极意义1、提高生理唤醒度和作业绩效2、提高个体生存适应能力二、应激的消极意义频繁、强烈而突发过度的应急可造成机体唤醒障碍。应激源应激源是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应,并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各种刺激。应激源分类一、按应激源的来源分类1、理化性应急源2、生物性应激源3、心理性应激源4、社会性应激源5、文化性应激源应激源分类二、按应激源的性质分类1、正性应激源2、负性应激源三、按应激源的强度分类1、灾难性应激源2、微应

2、激源正性应激源负性应激源灾难性应激源应激源分类四、按应激源所引起的不同反应分类1、增强性应激源2、降低性应激源3、保持不变的应激源二、应激源的强度评估1、生活变化单位将引起应急水平最高的配偶死亡的LCU定为100,其他生活事件均与之参照对比后赋值。LCU是定性与定量地衡量生活事件成为应激源时对人的影响程度。43项社会再适应量表2、生活事件张明圆于1978年编制了“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量表”,弥补了年龄等因素作用。但不应忽略事件本身、生活事件对个人的意义、性质、积累性等因素有关。生活事件的分类一、按事件的内容分类1、工作方面2、家庭方面3、个人方面4、经济方面生活事件的分类二、按事件对个

3、体的影响1、正性生活事件2、负性生活事件三、按事件的属性分类1、客观事件2、主观事件四、按事件的强度分类1、应激性生活事件2、日常生活困扰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一、生活事件致病作用需具备的条件1、生活事件的性质2、生活事件的量3、个体对生活事件的的认知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二、生活事件对不同疾病的致病作用1、在某些心因性疾病中,生活事件是疾病发生发展转的直接外在诱因。2、在许多心身疾病、神经症中,生活事件对疾病的发生起着“扳机”作用。3、在一些生物源的躯体疾病中,生活事件的存在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力。第二节应激反应一、生理应激(一)一般适应综合征警觉阶段抵抗阶段衰竭阶段(二)生理反应

4、的表现1、神经系统2、循环系统3、呼吸系统4、消化系统5、泌尿系统6、生殖系统7、内分泌系统8、皮肤(三)生理调节过程1、心理—神经中介机制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3、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二、心理应激(一)心理应激反应阶段1、警觉阶段2、抵抗阶段3、衰竭阶段(二)心理应激反应的表现1、情绪性应激反应(1)焦虑(2)恐惧(3)抑郁(4)愤怒(5)激情2、行为性应激反应(1)逃避与回避(2)敌对与攻击(3)退化与依赖(4)固着与僵化(5)物质滥用第三节应激障碍一、急性应激反应是指因极其严重的心理或躯体应激因素而引起的短暂精神障碍。一般维持数天,最长一个月,便可完全消失。属于一过

5、性的精神障碍。(一)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茫然,不知所措,意识模糊或呆若木鸡,情绪激动等。类型:1、精神运动性兴奋2、精神运动性抑制。注意:应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加以区别。(二)干预1、一般不需特殊治疗。2、心理支持和疏导。3、药物治疗(1)苯二氮唑类(2)三环类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3)抗抑郁药(4)抗精神症状药物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目前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单元,属于焦虑障碍的范畴。PTSD患者的典型症状:1、创伤性体验的反复出现2、持续性的回避3、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一)流行病学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6、:PTSD终生患病率为7.8%,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特点是在患病前通常遭受一次或多次创伤事件作为诱因。(二)后果PTSD患者容易出现:1、多种精神障碍、自杀企图、工作能力受限。2、多种躯体疾病和并发症。3、整体健康状况差,就业比例低。4、人际关系、日常活动及工作表现消极影响大。(三)诊断标准Leskin和Westrup于1997年编制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简明筛查表,如有2项以上存在问题者,即需进一步进行确诊。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一)应激反应阶段1、痛苦期2、否认期3、侵入期4、修复期5、结束期(二)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对急性PTSD患者应遵循就近、及时的原则,明确预期治疗目标。

7、2周内进行心理咨询与认知疗法,共5次,每次1.5小时。2、药物治疗可选用B肾上腺能阻滞剂、a2肾上腺能激动剂、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剂或抗精神病药物。第四节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一、心理防御机制处于内心矛盾与冲突中的个体,为了避免或减轻因挫折而产生的内心痛苦,保持内心平衡,常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较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和处理所遭遇的挫折,使之较易为人所接受,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和烦恼,调整心理环境,保持心情安宁,避免精神或躯体疾病的发生。(一)心理防御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