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doc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doc

ID:57901236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这个问题将是我们本节课合作学习的关键。二.学习目标1.理解主要内容并划分段落层次2.赏析课文内容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学习内容本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琅琊山间、酿泉边上)。第二部分(第2段):山间朝暮四季景色。第三部分(第3、4段):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一)醉翁亭1、划分第1段内部层次,理清文脉。第1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

2、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2、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3、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二)朝暮四时之景1、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2、春夏秋冬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三)官民同游1、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

3、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2、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3、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时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4、如何划分第三段层次?滁人游山之

4、乐(……游也)众宾宴饮之乐(……欢也)太守宴醉之乐(……醉也)(四)日暮醉归1、本段写了哪些乐?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4、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醉能同其乐。四.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五.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原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