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oc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oc

ID:58009757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7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1页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2页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3页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4页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针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新的培养模式,为促进我国全H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联合培养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004-5643(2013)09-0026-03m—1—刖§我国在2005年设立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2009年国家教育部又增招了全口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2012年,我国部分院校已招收了四届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但由于我国全

2、H制体育硕士专业的发展起步较晩和全H制硕士生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培养单位在培养人才方面受到了困扰。如何更好地使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我们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实施联合培养模式是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迫切需要。全口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需要整合国内外、高校、企业以及各类科研机构的资源,对其进行学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对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的有关全

3、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通过网络了解我国全口制体育硕士专业培养院校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情况,为论文撰写提供支撑。1.2访谈法木文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培养院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专家交流,了解其学校培养模式现状以及专家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见解。1.3逻辑分析法根据调查访谈的结果,结合当前我国全H制体育硕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证,提出新的培养模式,为本文的撰写提供清晰的逻辑序列。2目前全口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冃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4、院校以应屈本科毕业生为主要招收对象,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与学术型专业研究生相比大同小界,一般都采用传统的全日制教学方法。由于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一系列教育培养问题还在摸索探讨阶段,种种原因导致全口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给培养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全口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如下突出问题:2.1培养冃标不够明确全日制体育硕丄•专业学位研究牛培养的立足点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乂能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但是,作为仍处在初期探索

5、发展中的全口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缺乏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个别培养单位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导致研究牛的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以及学术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升。培养单位应结合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领域特点,充分体现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性内涵,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不与社会需求脱节。2.2课程结构设置比例失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安排是保证培养质量和实现培养冃标不可缺少的环节。当今,从众多培养单位开设课程的不仅必修课程所占的比重大于选修课程的比重,供学生自主选择余地不多,忽略了学生

6、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发展。而且课程设置上大多参照体育学术型学位的培养方案,欠缺专业性的突出培养,应用实践课程较少,全H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自身教育特点得不到充分体现。再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采用各高校指定教材,此类教材的理论性大于实践性,而全口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同时,更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访谈过程中,部分院校的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存在异议。主要呈现在:教学实践课相对偏少,部分培养高校课程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开展,欠缺与实践性、前沿性知识相结合。培养院校应在课程设置与安

7、排上根据学校的现有资源充分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2.3全口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师资力量薄弱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也是体现导师队伍的素质与学术水平的过程。尽管,□前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大多来自高校的学术型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都较强,但是缺乏相对的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及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经验。我国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从主要针对在职人员转向以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为主,相比之下,与之对应的师资力量却显得单薄。在实际培养过程屮,一名导师经常身兼数名应用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指导工作,对全日制体育专业型研究

8、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日后就业难免有所影响,这与当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要求不相匹配。2.4学生缺乏前沿知识的灌输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在于培养具备创新型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