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解题”的艺术人教版新课标.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解题”的艺术人教版新课标.docx

ID:58516831

大小:66.3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0-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解题”的艺术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解题”的艺术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解题”的艺术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解题”的艺术人教版新课标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同样,一堂新课的解题如何,决定这堂课的成败。因此,“解题”需要讲究艺术。一、扩充解题,贯通文意。在教《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教师出示课题后,便在这一题目的前后加上了四个括号,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能填上“什么时候,在狼牙山的什么地方,五壮士是谁,怎么样”。填好后能连成一个句子。学生有目标地初读了课文后,便填写出:(1941年在)狼牙山(的顶峰上)(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壮士(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后,壮烈跳崖)。这样,通过填空题意,学生不仅读懂了题目的含义,而且又借题引导了初读,完成了概括课文

2、主要内容的训练。二、抓住关键词,入重点。《捞铁牛》这篇课文开始教学时,教师先要学生找出这个题目中哪个词最重要。在学生致认为“捞”这个词最重要后,教师便顺势而下:“你们觉得围绕这个‘捞’,课文应当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教师择要板书,归结出:1、“捞”的东西;2、“捞”的地点;3、“捞”的时间;4、“捞”的人;5、“捞”的原因;6、“捞”的经过;7、“捞”的结果。教师便要学生围绕这七个要点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语,并能把这七个要点连起来,说几句话。三、“剥笋”解题,透析入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针对课题包蕴了较多的知识点,采用层层深入的“剥笋”术。教师先板书一个“岛”字

3、,问:“谁知道什么叫‘岛’呢?”再接着在“岛”前又板书一个“群”,问:“那什么是‘群岛’呢?”然后在“群岛”前板书“西沙”后问:“你们知道西沙群岛在哪里吗?”教师小结了“西沙群岛”在祖国版图上的地理位置后,又在“西沙群岛”前面板书“富饶的”,然后问:“什么叫‘富饶’?西沙群岛有什么,才说它是富饶呢?”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展示的解题轨迹是:岛――群岛――西沙群岛――富饶的西沙群岛。四、“问”解题,设疑导入。在教学《“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时,教师便从课题中生发出四个疑问,引导学生自读解题:1、“你们”是谁?2、他们是怎么想的?3、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了”?4、题目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是

4、引用谁的话?五、“引入”解题,激发意趣。有的课题在解题时适当引入一些相关的故事、儿歌、谜语、传说等,不仅可以富于与课题相关的信息量,而且有助于激发意趣,促进理解。六、情解题,强化氛围。教师抓住题目中最富有感情的词,触景生情,酝酿出与课文情调相应的课堂氛围。七、“改、换”解题,以“新”激思。在解题时,教师故意更换题目的词序,或更改题目中的一个词,让学生在分辨中进一步理解题目的含义。“文无定法。”同样地,“教无定法。”“解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年龄的学生等方面,,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解题目的在于使学生迅速进入教者的情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