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群体药代动力学.doc

第十节群体药代动力学.doc

ID:58833526

大小:7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24

第十节群体药代动力学.doc_第1页
第十节群体药代动力学.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第十节群体药代动力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节 群体药代动力学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行距:单倍1.2单倍1.5倍1.7倍2倍 字体:大中小 隐藏:答疑编号手写板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内容与意义  相关概念:  药代动力学:定量地研究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动态规律的药理学分支。即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  群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由于群体中各受试对象的遗传、环境、营养以及个体特征的不同,药代动力学参数具有很大的个体间变异及个体自身变异。  群体药代动力学:PPK  是将经典的药动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模型相结合,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确定性变异和随机

2、性变异),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群体药代动力学即药代动力学群体分析法。  (一)研究内容(虽着手于个体病例,但要着眼于群体规律。)  (1)观测病人群体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整体特征  (2)固定性变异对于群体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生理学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种族、肝肾功能、习惯嗜好(烟、酒、茶…)等  ☆病理学因素  疾病种类、程度、并发症、合并用药等  ☆环境因素  实验人员、场所、时间、药品批次、来源等  (3)随机性变异对于群体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未知的生理病理状态、无法测定的病理或遗传学差异、不易察觉的环境

3、变化、无法避免的测量误差以及模型偏差  ☆个体间随机变异η(Eta)  ☆个体内/实验间随机变异ε(Epsilon)  (二)应用  1.个体化给药:    2.生物利用度研究  在PPK模型中引入F参数,可得到相对生物利用度。  运用群体药代动力学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特点:  ☆能比较单次与多次给药实验中的个体内差异。  ☆可比较不同制剂的个体内变异。  3.新药开发  ☆临床各期临床试验中,研究受试人群的PPK特征  ☆病理、生理状态对新药PPK特征的影响研究   ☆及早发现危险人群,及时调整给药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试验的安全性   ☆特殊群体如老人、新生儿、儿童、妇女群体的PPK特征研

4、究  ☆新药上市后的监测  4.用药效学模型代替药动学模型  用NONMEM法进行群体药效学研究,考察固定效应对药效学参数的影响:  年龄、性别、体重、种族、肝肾功能、习惯嗜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