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题目.doc

七(上)文言文题目.doc

ID:58960608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27

七(上)文言文题目.doc_第1页
七(上)文言文题目.doc_第2页
七(上)文言文题目.doc_第3页
七(上)文言文题目.doc_第4页
七(上)文言文题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上)文言文题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中考试题练习一、阅读《论语》五则,完成下列习题(共25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⑤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2、.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于舅家见之春冬之时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还自杨州5.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腾人持汤沃灌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其岸势犬牙差互6.以上《论语》五则中,涉及到学习方法的有_________,涉及到学习态度的有_________,涉及到道德修养的有__________(只填序号)。

3、(3分)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两则成语和一句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3分)《伤仲永》中考试题练习二、阅读《伤仲永》,完成下列习题(共33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4、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本文叙事按照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_____个阶段;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3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世隶耕()未尝识书具()

5、环谒于邑人()泯然众人矣()3.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A.不能称前时之闻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泯然众人矣D.余闻之也久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余闻之也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借旁近与之相与步于中庭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6、语(12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7.在“‘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3分)8.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3分)《期行》中考试题练习三、阅读《期行》,完成下列习题(共27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7、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加点的词。(6分)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

8、友期行()相委而去()2.翻译下面句子。(6分)(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4分)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3分)5.回答下列问题:(8分)(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