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 .doc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 .doc

ID:59759325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1-22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 .doc_第1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 .doc_第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 教案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学习活动分析(含课标、教材、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共同特征。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释放潜能,形成共识。学习活动目标一、知识与

2、技能: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分子的特征”。难

3、点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方法讲授法,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等。活动准备教师用具:相关课件、注射器、玻璃管、酒精灯、花露水、红墨水。学生用具:量筒玻璃片、滴管、酒精灯、火柴、酒精、蒸馏水、红墨水、氨水、酚酞试液、品红等活动环节师生活动过程活动设计目的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学习活动过程活动引入1、在讲台上向下喷洒优质花露水2、课件展示云、雾、雨、露、霜、雪、冰等美丽自然景象闻、看并思考水为什么有三态变化?“交流与讨论”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的展开与深化活动的展开讲

4、解:要想弄清水为什么有三态变化,就要进入微观世界,利用分子观点探讨。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并逐渐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活动的深化提问:如果将两者混合体积是多少?为什么会这样?在学生实验和表达的基础上得到分子间有间隔的结论。探究一:每小组学生用20毫升酒精和20毫升水混合。实验验证并进行表达交流。1、培养同学之间的协助能力和动手能力;2、通过探究结果让学生知道: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探究二、演示:一小段玻璃管连接两个注射器,注射器共装40毫升红墨水,在玻璃管处加热,点燃酒精灯后缓慢交替推动活塞,并说明注射器中原有40毫升墨水,加

5、热后体会如何变?为什么?老师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模型于学生对比交流。问: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像乒乓球一样静止吗?课件直观性展示三种状态时分子的运动情况。1、观察、思考,发挥想象力,进行猜想。与教师一起形成共识:水受热体积变大是由于水分子间间隔变化引起的。2、利用以下器材:乒乓球、烧杯和长短不齐的牙签,设计水的固液气三态模型。3、猜想交流并利用下器材:氨水、酚酞试液、品红、水等,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3、通过探究结果让学生知道:水分子的间隔能变化。进而得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一结论。结论:分探究三、让学生认识

6、分子的大小3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他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分析下面的资料计算:“已知:1滴水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将每个水分子比喻成直径为4厘米的乒乓球,这些乒乓球排在一起有多长?能绕地球几圈?”小组内交流:分子的性质。。感受他们的小。进一步激化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并且是不断运动的,那么运动速度的快慢和彼此间的间隔与什么因素有关?总结:分子间隔和运动快慢的变化是分子吸收或失去能量导致的。探究四、学生进行猜想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运用以下器材:玻璃片、滴管、酒精灯、火柴、水等验证猜想

7、。1、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2、具体探究了能量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知识的反馈:学生能初步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同学们本节课学习到了那些知识?学生闭上眼睛,从知识、思维方法、情感方面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让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法进行新的理解和感悟。活动的总结与评价活动的总结与评价: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他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2、通过探究知道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3、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