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

ID:59824259

大小:24.1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1-24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1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2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3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4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5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6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7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8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9页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老子》四章-导学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子》四章导学案(含答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二、预习检测1.老子,姓李名耳,字,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的思想核心是“”。老子传世作品《》(又称《老子》),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字词注音毂埏埴牖矜赘泮3.词

2、语释意毂:埏埴:器:牖:企:彰:伐:矜:长:物:处:泮:累:几:复:过:三、文本探究1.阅读四章文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2.翻译,请结合注释翻译《老子》四章,并做好批注。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

3、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3.这四章各写了什么内容?思考后回答。第十一章主要讲。第二十四章阐述了的道理。第三十三章强调。第六十四章谈4.怎样理解第十一章的“有”“无”?5.第二十四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7.第六十四章蕴含什么道理?8.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运用三

4、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学习过的荀子《劝学》中有这几句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讲的道理有什么不同?9.阅读《老子》四章,联系现实,谈谈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四、课后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

5、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疑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

6、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

7、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明“《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

8、,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