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导学案

老子五章导学案

ID:37287392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1页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2页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3页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4页
老子五章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五章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子〉五章》导学案编写人:段伶伶编号:060编写时间:2013年10月23日第一课时【学法指导】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学习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 “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导学过程】知识链接:(5分钟)1、作者简介:老子(前600年

2、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骑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

3、之父”。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2、《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①成语: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10分钟)1.读音音声相和()  夫()唯弗居  受国之垢()  虽有舟舆()2.重点字词①道()可道(),非常()道()。②名()可名()

4、,非常名()。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我的疑惑】请同学们将预习中感觉困难或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下面:6二、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审问慎思】(20分钟)文本解析(学习一、二章)1、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以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如果)能够说得出,他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的开始,用“有”来命名万物的起源(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天地的奥妙

5、;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深极远啊,是一切微妙的总门。解读:本章开篇明义,树立高标。“道”是《老子》全书的核心概念,是老子最高的哲学范畴。在这里“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具有无限的潜在力量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道”具有不可言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本源!“无”和“有”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过程。“无”并不等于零,相反,因为“道”具有潜藏的特性,不能为人的感观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

6、其形”的特性。“无”在老子看来,蕴含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蕴涵着无限的“有。”“不见其形”被称为“无”的“道”,却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老子用“有”来形容“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到“形而下”的介于“有形”与“无形”的一种特定的状态。“无”和“有”,来源相同,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同叫做“玄”。所以,综合起来“道”是“无”中“有”,“有”中“无”,“道”超越于人的经验世界。这一章启示我们:不可拘泥于万事万物的表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道”的实质。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哲学出发点。老子就是从这里出发,去阐述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2、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

7、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的,就知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是善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后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