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

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

ID:6037865

大小:3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31

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_第1页
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_第2页
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_第3页
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_第4页
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困境和对策  摘要: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合性政策,造成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须做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关键词:农地流转;农业兼业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

2、.3969/j.issn.1006-6500.2013.12.006河南省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粮食主产区过程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协调发展的道路。2012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561.36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56%。2012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24.94元,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716919元相比,差距不小。整体上,制约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土地、水资源“瓶颈”约束和农业收益偏低的基本矛盾依然突出。2012年10月份,对河南省滑县、封丘县、沈丘县、息县、唐河县5个粮食生产大县的320个农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显示,河南省农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而依靠农

3、地流转弥补农业规模和效益不足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善。1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1.1农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自2001年开始,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呈现加快趋势。据河南省农业厅调查统计,2001年河南农村家庭承包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1.7%,2007年这一比例为4.8%。2011年底,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2.13万hm2,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0.6%,比2010年底的87.58万hm2增长了50.9%。2012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到0.18亿hm2,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1.5%。从农地流转规模看,河南省农地流转规模大体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农地流

4、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提高了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2农地流转方式以农户间转包和出租为主2012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48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32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6570万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的中青年农民家庭的普遍做法是将土地转包或出租,一些外出务工农民将耕地入股或直接出租给专业合作社由其统一经营,在各个粮食生产县悄然兴起。截止到2012年7月份,全省入股面积比2011年增加了32.4%,托管等形式增加了34%。本次调查显示:在320个农民家庭中,已经参

5、与、未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分别有63户、257户,占全部受访农户的19.7%,80.3%,63户农民家庭流转的耕地面积共计357hm2,其中,以转包和出租形式流转的耕地占所有耕地流转总面积的82.7%。由于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中隐藏着就业的不确定性,使分散农户之间的土地转包和出租具有短时性和不稳定。在农村劳动力输出比重高的沈丘县和息县,以转让方式进行农地流转比较常见,转让承包地占农地流转总面积的9%。国家反复强调稳定农民耕地承包经营权,那些在1993年以后出生的农民无法通过正常的土地调整渠道,合法地获得耕地。各地出现变通性的做法是那些主动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户或者无力耕种的农民将其承包耕地转

6、让给具有血缘或地缘关系的亲友,悄悄地形成耕地承包权的继承或流动。1.3农地流转组织化程度增强16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分工的不断深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河南省农地流转正在逐步打破农户之间流转的局限性[1],更多地流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资本性质的农业企业。截止到2011年底,规模经营面积在百亩以下的有近5万户,6.67~33.33hm2的1.5万户,33.33~66.67hm2的2900户,66.67hm2以上的2600多户。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的面积,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0.6%,49%和44.7%。与分散农户相比,专业大户、家庭

7、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更容易获得信息、技术、管理、流通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来增加农业比较收益,缩小农民务农收入与务工收入之间的差距,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1.4农地流转以粮食种植为主2012年底,河南省农地流转中用于粮食生产的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62.7%,用于经济类作物生产的占流转面积的37.3%,流转后的土地用途以粮食种植为主。此次5个粮食生产重点县的抽样调查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