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_第2集 年华.doc

本草中国_第2集 年华.doc

ID:60752760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3

本草中国_第2集 年华.doc_第1页
本草中国_第2集 年华.doc_第2页
本草中国_第2集 年华.doc_第3页
本草中国_第2集 年华.doc_第4页
本草中国_第2集 年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草中国_第2集 年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草中国第二集年华无论是神农尝百草还是李时珍著医术,对中医药的发掘起源于人们延续生命的渴求,年华永驻,青春不老,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故而本草中的上品多为滋补之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伴随着千年神话代代相传,与其缔造者一起见证人间冷暖,岁月迁徙。字幕第二集:年华浙江雁荡山秋天是雁荡山最美的季节,山脚下,周朝义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个就是种在岩壁上的石斛,种在岩壁上的石斛吃起来口感不一样的。”他在景区内开设的这家小店全年无休,店内的商品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为一

2、种——铁皮石斛。石斛,《本草纲目》称其“强阴益精,厚肠胃,平胃气”,被誉为“救命仙草”,其生长条件极为严苛,多出自海拔1500米以上的绝壁。周朝义林山而居,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绝壁采药人,这是周家世代相传的绝技,绳索,钢圈,背篓,这些都是父亲生前留下的宝贝。今天是父亲的生辰,周朝义心有所想。“爸,我来看看你。”“我家世代是采药的,我父亲就一直采石斛,高空作业多了得了冠心病,后来就叫我子承父业,继承他的衣钵。”再见一次野生石斛,纪念的是父亲在绝壁上留下的身影。雁荡山形成于以一两千万年以前,温润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着悬崖峭壁间的火山岩,正适合铁皮石斛生息。

3、早在乾隆年间就有记载称“铁皮石斛,味甘者良,老雁山最上”。绝壁采摘是雁荡山人与自然谋生的独家发明。一根绳索,一个铁环,采摘者纵身一跃,便是全部的秘诀。脚下是千丈深渊,心头却是万里前程。周朝义少年出道,这崇山峻岭见证了他所有动如脱兔的青春年华。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却轻易不再出手。“我的师傅采石斛,石头掉下来刚好砸在后脑勺上,当场就砸死掉了,我们同行里面没人敢再去做这个东西。”老一辈采药人相继离世,似乎就此终结了野生石斛的时代。手指发麻是体力透支的信号,周朝义不得不呼唤搭档,群山之上,他显得形单影只。福建武夷山当周朝义为野生石斛一筹莫展之际,300多公里开外的武夷山

4、脉中,另一味本草的寻觅之旅即将启程。邓桂庭在大山里待了一辈子,他笃信深山里的野灵芝有着其他草药无法取代的神奇。他和哥哥总是相约同行,上山寻觅。灵芝与石斛一样,有仙草之名,《神农本草经》称灵芝“保神益精,好颜色,久服延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长寿的图腾,它被赋予了起死回生,轻身不老的灵性,由此衍生出无数神话传说,引得多少采药人为之踏破铁鞋,前赴后继。在武夷山中,像老邓这样的采药人并不在少数,只是野生灵芝难得一见。与父亲想法不同,儿子邓忠贵大学毕业选择留在县城研究人工种植灵芝。九月秋高气爽,正是灵芝喷粉的季节。“民间传说千年灵芝,一直把它神话,野生灵芝的话,

5、一年之中成熟的时候你不去采摘的话,它自然而然就会被虫蛀了。人工栽培灵芝的话,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时节把他采摘下来,那才是最好的。”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晨5点,一粒粒直径不足6微米的颗粒从子实体的褶皱中弹射出来,这些肉眼难以辨识的微粒,很快如烟尘般弥漫于空气之中,人们管它叫孢子粉,传宗接代的种子。喷粉过后,灵芝凋零。孢子粉凝聚着灵芝一生的精华,将这些细腻光滑的褐色粉末收集起来,以现代破壁技术处理便可为人体吸收。尽管一朵成熟的灵芝能喷射大量孢子粉,但

6、在野外状态下却极难繁衍。邓桂庭兄弟进山有一阵子了,干粮和水都已耗尽,眼看日色将尽,暮霭中的深山毒蛇密布,危机四伏。“我记得最深的一次是我父亲上山去采野灵芝的时候,他就说有一条蛇盘在灵芝脚下面,那个蛇头搭在灵芝的柄干上面,他就说这朵灵芝感觉有雾气升腾的感觉。”好运眷顾了邓桂庭,腐木之上一朵成年的赤芝色泽饱满,形如祥云。邓桂庭按捺下激动的心情,马不停蹄地往家赶,一顿全家团圆的灵芝餐才是最好的庆祝。“爷爷,你要挂灵芝么”“我挂灵芝晒”“吃饭了”“宝贝,喝灵芝汤”一碗浓郁的灵芝老鸭汤,幸福感瞬间涌上心田,融化了父子间的隔阂。儿子取出实验室提取的灵芝菌种,在他的反复劝

7、说下,邓桂庭终于答应尝试一次人工种植。椴木打孔,孔内塞入菌种,埋入深土,来年便能收获灵芝,这是儿子引以为傲的事业,也是维系人类健康的本草绽放出的另一种年华。浙江雁荡山山穷水尽,未必都是柳暗花明的前兆,雁荡山的绝壁采药人周朝义又一年与野生石斛失之交臂,无奈之下,他走向自家的石斛种植基地。像这样的种植大棚,如今在雁荡山比比皆是,转型的绝壁采药人还自行研制了一种岩石种植法,如此养成的石斛,无论外貌还是口感皆与野生的相差无几,这迅速取代了危险的绝壁采摘。蓬勃的石斛产业,也让当地的主妇们多了一项手艺,那便是加工枫斗。枫斗又叫耳环石斛,电炉的热度将水分蒸发,女人十指纤巧

8、,摆弄之间,僵硬的茎条纷纷化作绕指柔。7岁的儿子也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