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doc

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doc

ID:60977914

大小:22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1-16

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doc_第1页
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doc_第2页
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doc_第3页
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doc_第4页
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主题: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主持人:我们这个单元马上要完成了,我们有四位主题发言人,八位自由发言人。并不是大家的认识所有都一致。第一个我大家认为一致的是经济学统一规范谁是好的经济学家,谁是不好的经济学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否则的话,同样一个人这个人说很好,那个人说很差,现在标准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个我想非常重要。但是人的层次,研究的方向非常多元化,不同的学校来讲,选人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你的供给和需求。 对经济学来讲,评价的标准还要使得我们行内人成为评价主题,不能过分地受媒体的导向和左右,但是媒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我们自己没有一个公认标准,媒体乘虚而入

2、,我们自己要坚强,我们自己有一个标准化体系,媒体起不了那么大的作用,这个跟激励机制有关,刚才提到的思想也好,方法也好。某些学校有一些激励,我们也要靠专门设计的激励。  师资队伍的来源必须多元化,不能单一地,就是过去的老师是学校自己留下来。海闻提的这个,我希望以后能达成共识,中国经济界能够大家一个信息的沟通,我们现在的经验发现,有时候你打电话问学生,问这系要不要人,他们都说不需要人,但是你找到熟悉的院长,他说我们正需要人呀。我们真的要形成一个市场,像北大这个是比较严格的,不再有自己的博士生,我们希望我们有优秀的,你们能够接收,你们有优秀的我们也能够接收。真正按照学术

3、的导向培养博士生。博士生往其他的地方输送去读博士,这个很有意义,他本人在这拟稿这里学的已经够多了,我们很少看到美国一个人从本科到博士在一个学校,我们都敞开大门欢迎,有这么多的学校你可以选择。  主持人海闻:  师资的招聘对博士生来讲正好是找工作的时候,我们搞一项每个月有交流,我们也创造一个信息,刚才也讲了,他并不知道哪一个学校要找人,这些信息你只在自己的网上公布是不够的,希望在全国的高校里面公布。因为我现在是以经济年会副秘书长的身份讲这个话,所以我希望共同创造一个平台,在人才招聘和就业方面资源共享。  第二关于师资培训,我们96年做了,我们教育的学生迅速扩大。明年

4、暑假开始我们中国经济学会的平台,动员清华、北大等一起搞一个师资培训,这样各个学院的院长可以提一些建议,我们最需要培养哪一方面的师资,我们根据需求,现在很多都从国外回来工作了,比几年前的条件更好。我基本上有这样一个想法,明年暑假我们专门建立一个平台培养师资,这是我的想法,希望得到各个院系和院长的支持。  我们下面讨论的问题是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根据主办者提的想法,怎么样来把资源整顿和协调。刚才第三个问题联合在一起,就是师资队伍怎么样交流,今天我们请了四位专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研究、有有趣。我们现在先请第一位徐滇庆教授发言。  徐滇庆(加拿大安大略大学教授):  

5、谢谢海闻,在这里也谢谢这次会议的主办者。经过这两天的思考,我觉得有很多话可以说,中国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个稀缺资源,怎么能够把我们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提高效率,这个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仔细看一下北美有没有这个现象呢?应该讲还是有的,为什么北美这些最好的大学,都聚集在美东地区和美西地区,它有一个具体效应,因为在经济学当中称为运输距离,这也因为有一个空间的距离就使得咱们的资源共享也受它的一定约束。这个问题提出来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下面把资源共享提出来了,我仔细想一想,问题很多,与其说我能解决这些问题,不如说我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首先学分共认这个问题很

6、难解决,因为这是信息识别问题,但是多说宏观经济学,但是不同的学校教学内容大不相同,用的教科书、涉及内容深度都不一样,哪一个学校宏观经济学考多少分每个学校标准不同。往往是在一个地区的学校,他都比较一致化,所以它能够做到这些学分的互认,离开自己远了,或者到别的国家去了这个问题就很难做。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咱们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教育处就跟我讨论这个问题,加拿大承认中国大学的学分,最后我回答这个是很奇怪的问题,因为你无需跟加拿大政府讨论这个问题,你应该跟大学讨论,大学是不是承认我们的学分呢?经过跟教授、校长的讨论,他们说谁能不承认,但你必须要参加我们的考试,否则我不能区

7、别学生实际能力。如果你能够通过考试,那就给你毕业证书,还是识别的问题,否则你转来一个学分,我认还是不认,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认为这个问题在中国也不好解决。  如果倒过来讲,一流学校的学生往下去很容易,但是下面的学生往上面的学校去面临很大的问题,你说要不承认那就得罪,要是别的国家的,你承认那要犯政治错误,你要拿我们的文凭你要考我们的试。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们学校和东北财经大学合办2+2项目,在大连读两年再到我们那儿读两年,前两年教什么那是经过协商的,我们还有教授过来讲课。所以必须要有前期的合作才能达到后期的互相承认学分,不是说没有条件的互相承认。  另外,中国

8、学生因为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