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案例教学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oc

任务型案例教学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oc

ID:61558057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2-28

任务型案例教学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oc_第1页
任务型案例教学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任务型案例教学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任务型案例教学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真正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然而,由于教师长期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听说领先,听先于说,反复操练听和说之后才进行读和写训练,读又先于写等,把写放在最次要的位置。另一方面,“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一向强调规定在综合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由此可见,人们对写的技能训练是有所忽视的。”(刘道义,2000)从而导致了语言输出的最后一个环节──写作教学比较薄弱。尽管新课程

2、标准对写提出一定的要求,近年来中考及高考试题中也增加了分值较高的书面表达题,引起了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为了应付中、高考,只针对有限的文体进行训练,在“教学中常采用写的练习形式强化和巩固经听,说操练过的语言材料”(章兼中,1997),写出的短文多是“口头语的书面记录”(刘道义,2000),没有达到真正地储存信息和传递信息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师新的研究课题。  那么如何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有专家指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

3、的组织形式。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笔者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任务型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写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以期共同提高。二、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步骤  任务是学习者在获得一定量语言输入之后并完成相应的语言输出的过程,是指通过交际活动中无意识地接触语言从而掌握语言;它强调语言的意义和任务完成与否。它具有以下优点: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理解的真实性、练习活动的真实性和课堂再现社会情景的真实性(Breen,1985)。

4、它通常分为三个步骤(Willis,1996):1.前任务(Pre-task)──教师布置任务;2.任务环(Task-cycle)──学生执行任务;3.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分析任务。  完成情况并针对不足进行练习巩固。任务型教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容易理解和接受,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二)写作特点  写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交际活动之一,不受时空限制。它具以下特点:1)交际性: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2)可存储性:借助笔、纸、电脑等物把信息保留下来,不受时空限制;3)目

5、的性: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表达观点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等而进行写作;4)逻辑性:写作是人们对思想或经历等加以筛选、过滤并通过一定的逻辑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5)多样性:写作有各种各样的题材和体裁;6)社会性:有的作品由团体完成,有的是由读者参与完成,发表的作品又有一定的读者和公众的评价等。(三)过程解析  笔者根据任务型教学步骤和写作特点把写作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围绕这三个阶段布置相关任务。1.写前阶段(Pre-writing)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收集资料、选题、构思、拟

6、提纲和确定中心思想等。为了使学生了解任务的主题和如何写,教师可采用前活动(Pre-activities),如:群策群力(Brainstorming)、组词成句游戏、描述图片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同学们的集体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回忆或联想起相关的内容,从而收集到很多相关资料,打开思路,找到自己的切入点,确定中心思想,为下笔打下基础。2.写的阶段(In-Writing)  在此阶段,学生通过草拟、评估、修改等活动来完成任务。首先,根据写作提纲进行材料筛选和组织,形成初步的草稿。教师此时

7、不仅是评判者,还是监督者、帮助者和鼓励者,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表达自我。为了使学生写起来更有信心,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创作而不仅仅是仿写。当学生完成草稿在向全班汇报任务之前,教师要四处走动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反复推敲,看主题是否突出、段落是否合理、词句是否恰当等,把不连贯、含糊不清、冗余等词句等进行删减、增补等,使语言尽量精确、清楚、有组织和有逻辑等;鼓励学生在小范围内互相传阅、相互提出建议和评价等。评价可以是自评,同学们互评以及教师参与等,这对同学们提高写作很有帮助。最

8、后,教师对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必要的点评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