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补角、对顶角.doc

余角、补角、对顶角.doc

ID:61577399

大小:1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1

余角、补角、对顶角.doc_第1页
余角、补角、对顶角.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余角、补角、对顶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识目标: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2、在探索中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解决特定的数学问题能力目标:1、尝试从实际情境中处理信息,在观察、猜想、说明过程中体会数学思考过程的层次性和表述的严谨性;2、通过两角度数的特殊值确定两角的关系;3、几何中数与形的特殊对应关系.尝试从实际情境中处理信息、形成数学思想,渗透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在共同活动中培养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应加强学生的数学活动,如果能让学生在“

2、做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规律,那将是课堂教学中最理想的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根据以上认识,我的教学思路是:老师的“教”体现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组织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体现在操作讨论,探索发现,归纳结论。另外针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

3、,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让学生观看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图片,比萨斜塔是学生熟悉的建筑,而且有许多科学渊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后,学生合作探究自然引入余角、互余、补角、互补的概念,获得新知。2、课堂练习、巩固深化概念:道由浅入深的课堂习题,巩固深化学生对互余、互补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练学

4、生应用方程思想解决角及其关系角之间的问题。3、深入探究、加深理解:把互余、互补的概念讲清楚了,互余、互补的性质就容易了。因此,我把探索性质的过程交还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个别引导、最后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4、拓展训练、巩固提高:通过活动4训练学生运用性质解决平面图形问题,活动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巩固了相关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5小结反思、拓展延伸通过教师设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6、布置作业、当堂

5、反馈:课堂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