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前应做的准备.doc

作文前应做的准备.doc

ID:61648627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6

作文前应做的准备.doc_第1页
作文前应做的准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作文前应做的准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前应做的准备                                         户县八中   马晓霞  内容提要:学生写好一篇作文,需要老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善于阅读和练笔的习惯。「关键词」积累  思维  阅读  练笔   一篇好作文必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个性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创意的构思等,因而一篇佳作不是轻而易举的妙手偶得,而是学生能力长久积淀磨砺的产物。作为引领者就必须高瞻远瞩,全方位培养学生必备的素养。一、素材的积累 学生的阅历有限,深刻的道理能讲多少,无非是浅显的幼稚的道理回环往复。 所以

2、,让学生积累典型的材料,运用事实论据支撑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先让文章内容质朴实在。写作“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当今时代信息产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既可以查阅书籍、报刊等传统纸质文本,还可以从影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中的音像资料、电子文本中更快捷的获取信息。教师应推荐有益的报刊、杂志。《作文素材》《思维与智慧》《读者》《青年文摘》《考试报》《时文选粹》《中国青年报》等报纸杂志很适合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积累了词句等语言素材,而且还能积累写作知识、技巧,学生的思想与感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刻、丰富起来,当具备大量的阅读积累及语感沉淀后,写出

3、来的文字自然就有一定的底蕴。留心荧屏中的“语言大餐” 看电视对于语言的积累大有裨益,要求学生有意识的积累,看电视时注意广告用语、栏目名称、主持人串联词,看电视对于语言的积累大有裨益,要求学生有意识的积累,看电视时注意广告用语、栏目名称、主持人串联词,如聚美优品发布的广告“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4、。”陈欧体突然走红,学生仿照大玩一把自嘲式幽默。每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就是很好的素材。“文章合为时而著”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积累社会热点的习惯。网络这一庞大而开发的系统,给我们带来了无比便捷的条件,通过引擎搜索、查看网络新闻,让学生了解国计民生,定期制作新闻热点的电子卡片,并选取其中有益的感兴趣的素材拓展整理成素材资料库。有些同学特别喜欢球星或歌星,让他们有意识搜集整理这些人的生平事迹,以便用到作文中去高三学生要阅读大量的实用类人物传记文章,教师引导学生不仅为读而读,而且为写而读,把这些名人事迹整理归类,输送到我们的素材资料库中。二、思维能力

5、的储备起初,学生写作文时头脑空洞,没有相应的材料支撑观点,慢慢问题转化了,学生的作文几个材料堆砌,不会议论,或是面对一个新材料,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是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作文是思考的结果,思想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在教学中我们习惯于传授写作技巧,常常采取短视或近视的方法,求助于机械的常规和反复的训练获得的表面效率,而不愿意在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上下功夫。我认为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一旦思考成熟了,一篇文章很快写好。所以,动笔前或讲评作文时,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析,或者让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平时加

6、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常常拿出热点时事让他们讨论评析,或将经典文章读给他们,学生经历有限,他们思想的成熟大多要靠汲取他人间接的养分。三、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量再大,没有练笔,也可能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当练笔时,总觉不能得心应手,就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所以 读写是相互促进的。除了两周一次作文的练笔外,我觉得平时的小练笔尤为重要,如让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写随笔,写短评,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写。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给学生布置仿写训练,一天写两三句话,看起来量不大,但仍需要一个艰辛的思考过程。如教师节写给老师的短信、母亲节写给

7、母亲祝福的话、给校园写公益广告语等。   所以作文教学教师不仅仅立足于给学生讲解为文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思维习惯、积累习惯。教师不应近视短视,急功近利,而是把目光放长远些,夯实学生基础,以便形成学生众生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学》2011.11    2《中学语文参考》2012.4  3《叶圣陶教育文集》卷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