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

ID:6177165

大小:11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1-05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_第1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_第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_第3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_第4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星际物质。2.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3.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级别(低→高):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最高级,目前人们类所认识的宇宙范围)4.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小行星带:火星和木星之间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似(2)结构特征与水星、金星、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6.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外部——太阳稳定

2、→地球光照条件的稳定行星公转方向相同,轨道共面→安全的宇宙环境本身——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气温适宜,有液态的水质量体积适中→地球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7.太阳大气层(能观测到的):由内向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8.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9.太阳活动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最明显周期平均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1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降水量与黑子多少有相关性对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对地球磁场——磁暴现象第

3、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方向2.自转周期:自转360°,时间23小时56分4秒3.自转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点相同,15度每小时。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最大,两极点为零。4.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5.昼夜更替原因: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同时照亮半个地球6.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叫1个太阳日。7.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8.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

4、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区时。9.北京时间指北京所在东8区的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注:北京地方时是116°E)10.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第一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绕太阳运转。2.公转轨道、速度:接近正圆的椭圆。近日点为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为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3.公转周期:天文上所说的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4.黄赤交角:23°26′5.太阳直射点移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P16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6.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

5、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7.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8.夏至日:23°26′N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北半球昼长达到最大值,南半球最小值。9.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10.四季的成因: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地球的圈层: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地壳:大陆地壳较厚,大洋薄。地壳上层为硅铝层是一

6、个不连续圈层;地壳下层为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2.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3.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来)4.地壳物质循环*(P30图2-1-6)5.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造山成盆,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削山填盆,使地表趋与平坦。6.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7.褶皱(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为褶皱山

7、脉)岩层新老关系岩层拱起一般地形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向斜中间新,两翼老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P33):背斜顶部受张力的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8.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陡崖。9.研究地质构造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盆地中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