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论文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论文

ID:619703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6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论文_第1页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论文_第2页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论文_第3页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毕业论文目的 :根据细菌耐药机制开发新药、破坏耐药基团、开发与应用抗菌疫苗从而为人类事业做出更卓越的贡献。摘要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微生物势必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侵入,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细菌的耐药性。由于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耐药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形成多药耐药性。关键词:细菌耐药性、预防与控制、抗菌治疗策略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

2、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显然称为抗菌素就不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实际了。抗肿瘤抗生素的出现,说明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原先所说的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抑

3、制癌细胞的增殖或代谢的作用,因此现代抗生素的定义应当为: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叫做抗生素。【1】据近期的媒体报道: 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已经蔓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NDM-1是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之后的又一超级耐药菌。短短的几十间,耐药细菌的队伍已逐渐壮大,据统计,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已达30%~50%,且以每年5%速度增长。【

4、2】定义: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指出,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继续使用抗菌素这一名词已不能适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此,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3】1.国内有资料【4】1.2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均高达80%以上,MRSA和

5、MRCNS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 细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耐药,至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避免耐药。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抗菌药物的滥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序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1.3资料【5】4表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许多未做病原微生物检查;无依据调整给药方案,频繁交换

6、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预防用药不当;联合应用不当;高起点选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已迫在眉睫。但是处理抗生素耐药性没有一个单一的方法,需要多学科协助共同应对。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敦促各成员国家采取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制定了遏制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全球发展战略,一般认为下列措施值得注意。【6】2.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2.对使用抗生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严格执行和区分处方与非处方药。2.1对使用抗生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严格执行和区分处方与非处方药。2.2禁止或限制在动植物中使用抗生素或禁止动植物使用人类

7、应用的抗生素。2.3监测抗生素耐药性,提供耐药性流行资料,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改进实验室诊断,建立和开展快速的病理诊断方法,提高治疗质量。3.抗菌治疗策略 3.1建立临床耐药性概念 临床耐药性与微生物学耐药性不同,这是一个很重要但又被忽略或不予重视的问题,但它关系到如何准确选用抗生素及其治疗结果。临床医师凭经验区别为敏感株感染或为耐药株感染,需要医师具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有关感染病学各种规范的严格执行。临床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感染细菌的类型及其在人体中的感染部位,人体中抗生素的分布和在感染病灶中的浓度,以及

8、与之相互作用的患者免疫状态,由此可决定临床治疗成功率能否与体外药敏结果或者经验的判断相一致。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