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doc

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doc

ID:62035298

大小:10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4-15

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doc_第1页
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doc_第2页
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doc_第3页
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doc_第4页
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例谈高中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昆明市轿子山实验中学刘兴杰摘要:掌握高考物理试题的常见条件隐含情况,并挖掘出解题所需要的隐含条件,能很好的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解题的正确率。关键词:高考物理试题条件隐含挖掘高考题型灵活多变,内容越来越侧重对才能的考察,而突破物理试题的难点不仅在于某些综合命题中物理过程的复杂多变,还在于各类档次试题中物理条件的隐蔽难寻,这些条件常隐含于物理模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变化和临界状态中.不少学生在解物理试题时,往往会因产生"条件缺乏”而感到一筹莫展.因此,挖掘出这些隐含条件将

2、可突破解题难点,而隐含条件的挖掘能有效地检验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下面以高考题为例分析一下物理试题中的条件隐含情况。一.条件隐含在物理概念中有些物理试题,条件往往隐含在概念中,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能挖掘出解题的关键条件。例1图1表示的交流电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交流电的有效值是()A、5安B、5安C、3。5安D、3.5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交流电有效值概念的理解.从有效值概念可挖掘出本题隐含条件:交流电i(变化的)与I(恒定的)的热效应相等.在一个周期内,Q=IRt

3、1+IRt2,Q′=I2R(t1+t2),其中t1=t2=0。01秒,I1=4,I2=3安,由Q=Q′可解出I=5安.      二、条件隐含在题图中在许多物理试题中,有些物理条件隐含于题设示意图或存在于图形的几何性质之中。解题时不仅要从文字上分析理解,还要充分注意对物理图象的理解,从而发现隐含条件.例2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2中虚线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a运动到h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图2A。动能减小;      B.电势能增加;      

4、C.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减少;       D.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分析:从图示可获取如下信息:①带电油滴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电场力大于重力,重力势能增大;②带电油滴带负电荷,电势能减少、③带电油滴做类平抛运动,运动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E动能+E重力势能+E电势能=恒量      本题应选C例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中,用一张小方格纸记录轨迹,小方格边长l=1。25厘米,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3中a、b、c、d所示,则小球在平抛时的初速度计算

5、式为(用l、g表示),其值是.图3分析:仔细观察附图知,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均相等且等于2l.实际上从此处就可挖掘出所隐含的条件“物体在相邻两点间的运动时间相等”.于是根据平抛物体运动性质及平抛运行知识可求出V0=2=0。7厘米/秒三、条件隐含于关键词、句、语中     一些题目解题的条件往往会隐藏在文字叙述的关键词或句子中,我们对题目逐字逐句推敲,就会发现解题的关键条件,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例4物体B放在物体A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4),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向上

6、做匀减速运动时()图4        A。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B表面的性质。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有“相同的初速度”、“惯性”、“光滑”、“匀减速”,由此可以确定A,B两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我们不妨假设A,B接触面光滑,对A,B进行受力分析,A,B沿着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关系式:mBgsinθ=mBaB和mAgsinθ=mAa

7、A,则有aA=aB=gsinθ,方向都是沿斜面向下,又由于A,B初速度也相同,A,B相对斜面是同步运动,两者相对静止,也没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A,B之间没有摩擦力.应该选择C。例5一轻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拉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平衡时细线是水平的,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5示,若突然将细线剪断,则在剪断的瞬间,弹簧拉力的大小是,小球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图5分析:此题的关键词语是“瞬间",它的意思是“弹簧还来不及伸长,弹簧对球的拉力不变".这便是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接下来利用平衡条件不

8、难得出F=G/cosθ,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成90°。四、条件隐含于常识中解题的关键条件隐含在生活、生产常识中,丰富的生活、生产知识能很好的帮助我们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例6估算地球大气的总重量(最后结果保留一个有效数字)分析:本题表面上看没有已知条件,而实际上我们一分析就知道,大气总重与大气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是相等的,而压力F=PoS=Po·4πr2,从该式可以看出,Po便是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Po≈1。01×105帕),到此,只要将卷首的r值和此处Po值代人即可求出G≈5×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