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工艺.ppt

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工艺.ppt

ID:62358437

大小:2.20 MB

页数:197页

时间:2021-04-30

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工艺.ppt_第1页
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工艺.ppt_第2页
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工艺.ppt_第3页
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工艺.ppt_第4页
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工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有梭工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第一节有梭织机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一、有梭织机织造工艺(1515、GA611、GA615)固定工艺参数:胸梁高度、筘座高度、筘座摆动动程、打纬机构的偏心率、钢筘与走梭板的弧度及钢筘与走梭板的夹角等。可变工艺参数:梭口高度、经位置线、开口时间、投梭时间、投梭力、经纱上机张力及纬密齿轮齿数等。一、有梭织机织造工艺(一)梭口高度(二)综框运动角的分配(三)经位置线(四)开口时间(五)投梭时间(六)投梭力(七)经纱上机张力(八)纬密齿轮齿数(九)运动时间配合(十)梭箱链的编制梭口高度:开口时经纱随同综框作上下运动的最大位移。确定依据:引纬器的种类及尺寸。有梭织机,根据梭

2、子高度、宽度及筘座摆动幅度确定。对生产的影响:梭口高度大,经纱张力大,容易开清梭口,增加梭子飞行角,容易打紧纬纱。但因经纱张力大,且经纱与筘齿、综眼的摩擦大,经纱容易断头。确定原则:在梭子能够顺利通过梭口而又不产生断边和跳花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梭口高度。中粗特棉织物、黄麻织物、亚麻织物、苎麻织物的梭口高度应适当大些,丝织物的梭口高度应小些。返回(一)梭口高度作图法求梭口高度有梭织机上可用作图法求梭口高度H,如图7-1所示。χ值的确定:棉织生产中,平布取6~10mm,斜纹、缎纹织物取6~8mm,涤棉织物取8~10mm。厚重织物、宽幅织物的χ值应适当增加。苎麻织物与棉织物相同,黄麻织

3、物取1~2mm。丝织物、人造棉取2~6mm。毛织物取3~7mm。图7-1梭口高度的确定返回H返回无吊综装置第二页综框位置线及梭口高度的确定辘轳式吊综:在离第一页综框踏杆挂综处一定距离处引吊综辘轳大半径的切线,作为第二页综框的位置线;该线与上下层经纱位置线交点间的距离,即为第二页综框梭口高度。无吊综装置:在离第一页综框位置线一定距离处,作其平行线,作为第二页综框的位置线。式中:H1、Hy——第一、第Y页综框的梭口高度;L1、Ly——第一、第Y页综框离织口的距离。返回返回后几页综框梭口高度的修正修正方法:将后几页综框的梭口高度适当减小,即采用非清晰梭口,以减少经纱断头。例如:踏盘织机四页

4、综织平纹织物时,第2、3、4页综框的实际梭口高度分别为按清晰梭口求得高度值的0.98、0.97、0.96倍,形成半清晰梭口。常见棉织品种的梭口高度:见P109。平纹凸轮:H1=86mm,H2=98mm。2/2斜纹凸轮:H1=84mm,H2=89mm,H3=95mm,H4=100mm。挤压度梭子刚进入梭口和即将离开梭口时,梭子前壁处的梭口高度要比筘座在最后位置时的梭口高度小,甚至比梭子前壁的高度还小,使经纱同梭子发生摩擦挤压。挤压度:经纱对梭子的挤压程度。式中:hs—梭子前壁高度(mm);h0—梭子前壁处梭口高度(mm)。影响挤压度的因素:梭口高度、开口时间、投梭时间和投梭力等。挤压度

5、对生产的影响:梭子进出梭口时的挤压度大,梭子与边经摩擦大,使边纱断头增加,而且产生边部织物组织错乱,甚至影响梭子通过。确定挤压度的原则:对于弹性适中,耐摩擦的经纱,挤压度可大些,以利于降低梭速或提高车速。经纱容易发生伸长或者伸度特小,不耐摩擦者,挤压度应小些。棉经纱弹性适中,耐摩擦,挤压度可大些。丝线弹性好,容易伸长,也为了防止擦伤,挤压度应小些。亚、苎麻纱的强力大而伸度特小,在同样的挤压度下,纱层对梭子的挤压力比其他纱线要大得多,挤压度应小些。棉织:梭子进出梭口时的挤压度可达30%和70%。苎麻:梭子进梭口挤压度为10%左右,出梭口挤压度为10~20%。丝织:梭子进梭口挤压度为10

6、~20%,出梭口挤压度为10~30%。(二)综框运动角的分配织机主轴每一回转,形成一次梭口。综框运动的三个时期:开口时期、静止时期和闭口时期。各时期时间长短,用织机主轴转角来衡量,以开口工作圆图表示,如图7-2所示。曲柄圆:以主轴轴心为圆心,主轴曲柄长度为半径的圆。特征位置点:圆上a、b、c、d、e、f点,分别称为前心、下心、后心、上心、前死心(前止点)和后死心(后止点),其中前死心、后死心分别对应着筘座摆动至最前和最后位置。返回图7-2开口工作圆返回下页返回上页开口角、闭口角和静止角:织机主轴一回转中开口时期、闭口时期和静止时期所占的主轴转角。图7-2中的αk、αb和αj。综框运动

7、角:闭口角和开口角之和。α=αb+αk运动角的分配依据:织机筘幅、织物种类、引纬方式和开口机构形式等。开口角、闭口角和静止角1.织机筘幅增加,静止角应适当加大,而开口角和闭口角则相应减小。2.踏盘开口平纹织物:开口角、静止角和闭口角各占主轴1/3转。斜纹、缎纹类织物:开口角、闭口角适当增大,静止角相应减小。运动角的分配原则凸轮压力角:作用在从动件上的驱动力与该力作用点绝对速度之间的锐角(即凸轮表面曲线上法线方向与从动件运动方向的夹角)。3.复动式多臂开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