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

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

ID:624276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_第1页
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_第2页
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_第3页
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_第4页
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初中数学教材灵活使用  【摘要】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认为除了课本,教师和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当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感觉难以适应,有的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任务。这是不会“用教材”,而仅是简单地“教教材”。初中教师应如何正确地使用好新课程实验教材,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关键词】活用教材教学改革初中数学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因此数学教材的发展变化也是势在所趋。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体现的都较强,也落实了“标准”中关于数学、数学课程

2、、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好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二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5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本校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便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和数学史,由于数学史料涉及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及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就便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全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作用。如学习七年级(上)“1.1正数与负数”

3、时,可介绍“负数是中国人最先使用的”及《九章算术》中有关负数使用的记载。又如学习八年级(下)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给学生补充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赵爽的故事和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与运用及数学成就《周髀算经》,这样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体会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5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是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以记忆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哪些是容易忽略的,然后考虑如何相应地恰当的运用教材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比如,对于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和条理性都处于一般发展

4、阶段,我们就可以借助线段图、表格为学生导航。在本次数学课程改革中,关于学生的差异问题被提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各学段的数学课程标准都强调在教材编写中,注意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数学意义的理解,而且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尽可能的利用新技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多样的方式来理解数学,比如,上“数轴”一课时,教师可喊口令,使学生同步口令操:“双臂伸直似直线,右手伸直似箭头,双手握拳似箭尾,点点头,是原点。向右跑,我变大,往左

5、跑,我缩小,我在街上来回跑,变大变小要记牢”,数轴,作为数与形的第一次碰撞,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型,对于许多七年级的学生是困难的,因此,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和解释是必要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也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其目的也在于提供多样的课程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3适当替换教材的例题新课程提倡:”教科书归根结底必须由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这是一线教师必须拥有的权利。”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我认为教材提供的3个例子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很难断定究竟是使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各

6、自的使用范围特点不免鲜明,况且我校是农村学生,学生基础较差,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就可想而知了。我在备课时就想以什么恰当的例子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呢?应当设计学生最熟悉的且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使用范围较明显的例子,所以我进行实验教学,一个班按教材例题教学,另一个班按我自行设计的以下例题教学。5在所求得的以上数据中,你认为能描述这6名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的数据是什么?例1、兰洋职业中学初一(1)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一小组6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16,74,64,63,66、94。①考分为63的同学认为他在6人中考分属“中上”水平,你

7、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②你认为用(填“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该小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例2、为组织春游活动,班委会春游地点进行民意测验,决定去哪个地点春游是由调查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决定呢?试说说你的理由。然后让学生结合例题讨论,归纳、概括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使用范围。结果进行测验时,发现按我设计的例题进行教学的班级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我认为设计的这几个例子特点比较鲜明,各自使用范围较明显,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丢去”以本为本”的观念,提倡创造性的

8、使用教材,教师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学生原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运用学生最熟悉的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