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

ID:65491211

大小:6.83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3-11-14

上传者:U-3730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1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2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3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4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5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6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7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8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9页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17课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1971),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至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世界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2、内容(1)农业:收购制、自留地、开垦荒地、种植玉米;(2)工业: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加加林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 在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 3、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局部改革;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黑色和白色大理石合成两米高的墓碑上墓碑上,只有一行字:“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连生卒年月都没有写,中间嵌着赫鲁晓夫的圆形铜像。黑白两色象征赫鲁晓夫这个充满矛盾,新圣女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反复无常而又功过兼有的人物。由苏联最著名的抽象派雕刻家恩特·涅伊兹纳斯设计。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军队最高领导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声称当华沙条约成员国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威胁时,苏联可以进行武力干涉,此为臭名昭著的勃列日涅夫主义。他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勃夫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安葬在列宁墓后。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1)工业: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等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勃列日涅夫 2、结果(1)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3)苏美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影响经济发展。 196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1966—1971—1976—1981—1986—199019701975198019851990社会总7.46.34.23.31.8-2产值国民收7.85.74.33.21.0-4入劳动生6.84.53.33.1-3产率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前苏联政治家,曾于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也是最后一位苏联最高领导人。他是惟一一位在苏联共产党统治时期出生的总书记。1985年5月11日,在葛罗米柯等人的支持下,戈尔巴乔夫于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他实际上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世人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对其敬仰赞美,有人则对其口诛笔伐。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1)经济①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②要求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③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2)政治“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3)外交全面收缩,与美国合作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签订《华盛顿条约》,结束了双方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 2、影响(1)改革效果不佳;(2)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1991)。 苏联的秃头与大背 苏联经济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2)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3)关注人民生活水平,保持政治稳定。 课堂练习1.揭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序幕,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的苏联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B.戈尔巴乔夫C.赫鲁晓夫D.叶利钦 课堂练习2.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课堂练习3.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缺乏全面一贯的指导思想,带有盲目性B.重点放在农业C.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课堂练习4.下列关于苏联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B.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C.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课堂练习5.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