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大成拳)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

意拳(大成拳)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

ID:6571599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8

上传者:U-4187
意拳(大成拳)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_第1页
意拳(大成拳)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_第2页
意拳(大成拳)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_第3页
意拳(大成拳)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_第4页
意拳(大成拳)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拳(大成拳)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六面整体浑圆力训练步骤第一月脊柱上下力的求取:1一10日:A、姿式:两脚平行分开,双脚内侧之间距离,与肩等宽(宽可容肩,深州老谱秘传,求取六面整体浑圆力之最佳距离),足心空涵,足趾轻微抓地。双膝微曲、膝部(大腿与小腿之间)角度为120度,胯部(大腿与躯干之间)角度为120度,上体微前倾15度—30度之间,双臂环(松)抱于胸前,十指自然分开、虎口撑圆,拇指自然内扣(此时不要求双臂拉伸,臂如搭在栏杆上休息,三窝(两肩窝及胸窝)放松,自然腹式呼吸,头部正直,目平视前方。B、原理分析:本月是为练出整体六面浑圆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切不可性急!主要是锻炼下肢肌肉的力量及脊柱的拉伸(背部两侧大筋挑起),躯干是整体劲力的根本!特别重要!而脊柱的颈弯与腰弯是使脊柱正直(挑起背部两条大筋)的障碍,因为它们与胸弯、骶弯正好形成S形状,所以我们在站桩训练中,必须做到“头如线系,下颌内收”和“颈惟后领”的要诀,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用手去触摸,就会发现颈弯这个生理弯曲不见了,这时颈弯与胸弯的S形改变为一条直线,腰椎弯曲是变化最大的生理弯曲,故改变这一段的训练极为困难很多。初学者,皆因之知难而退,但它又是掌握六面整体混圆力的必由之路,是连接上下的重要部位,只有坚定信心,痛下苦功地重点训练,才会改变腰椎生理弯曲(面授大约一月即可达标)。改变的要诀是“敛臂提肛”、“尾骨内扣”,尾骨内扣时,臀大肌自然向内收缩,提肛是指如忍大便状,要领正确后,我们就会感觉腰部酸胀难耐,这是正常的。因为把这一长期处于内弯状态的骨关节改变成和胸椎弯曲、骶椎弯曲方向一致的外凸,就需要骨节与骨节之间的间隙拉大,是非常困难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大约一月左右)的训练后,我们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减弱,然后,我们用手触摸腰椎的变化,如果要领正确,腰椎由内弯而形成的竖沟会被填平,并后绷而起,且越来越明显,敛臀提肛的要诀做到后,往往会出现小腹及胸腔弊气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会使我们站桩时极不舒服,所以有的初习者认为这不符合“舒适得力”的原则。的确如此!因为敛臀提肛、尾闾内扣、腰椎后绷之际,小腹极容易因腰椎向后绷起而弊气缩腹,这样腹部肌肉就会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呼吸失衡,如果这种现象出现,我们从侧面观察,脊柱虽然都是向后绷起的,但不是正直状态,而是有点驼背,这是因为我们丢了脊柱向上向下的矛盾争力,我们已经知道向上的力量是吊顶及大椎上拔的要领,而向下仅仅靠敛臀提肛是不够的。应加上“腹内掖”的要诀。腹内掖就是要在敛臀提肛之后,把小腹掖在大腿根里,从而把骶骨向地面引下(即尾闾下坐之力不失!),这样吊顶带动颈椎,掖胯带动骶骨,一上一下,正好形成两端拉伸状态。胸椎、腰椎就会被牵扯运动,这样,脊柱才会形成正直状态,折腹憋气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脊柱正直状态下的桩形:腰要紧,背要直是站桩最关键的要领。另外,练功时,可以有意识地使脊柱正直后向外鼓凸,可增加运动量和校正脊柱的效果。C、要诀:大椎上拔与尾骨下坐形成上下相对争拉,尾闾内扣,使腰椎自然后绷而起(无须有意识向后凸腰),三窝放松,形成自然腹式呼吸,腰紧背直、敛臀提肛。如此,膝部、胯部角度不变,躯干部要领不失,保持5分钟,练功结束。D、意识:须随时检查:膝部及胯的角度是否变形,躯干的要领是否已失?如膝部角度不变,证明下坐劲未失。同时配合“金刚铁板桥”每次5分钟,每日2次,以增强腰部劲力,以加速背部两侧大筋的挑起!使躯干整体连通!E、易犯错误:随练功时间增长,腿部肌肉酸痛难支,而不自主地站起,这是因为失去了尾骨下坐劲、此时应加强“如坐高凳” 的意感;或上体过于前俯,这样会减轻上身对下肢的压力,却不利于功力的增长,这是因为失去了脊柱整体后靠(特别是颈惟后领)要领的缘故;驼背状态,这是因为脊柱失去上下争力的原因,应注意大椎上拔,把小腹掖大腿根里,使尾骨向地面引下,如同有一重物挂在尾闾、使之不得不下坠(尾闾内卷的要领不可失!)大椎上拔时,千万注意不可颈椎用力上拔,否则会造成气血上涌之弊(赵道新先生即犯此错误)。吊顶的的要领,芗斋先生谓之“头如线系”是指轻轻上提之意,否则线即会断,而不是说“头如绳系”!请学员于此多留意!免得后悔莫及!1、十趾抓地,胯根内裹;2、脊柱正直、尾闾内扣下坐、大椎上拔;3、大臂内翻、肩撑肘横。其中脊柱正直后绷,小腹内掖是关键,它是求取浑圆力量根本的条件,初学者必须高度重视脊柱的上下争位,势必带动腰背部的肌肉群也随之拉长,而后再通过双肩的放松或其他的动作要领,使躯干部分的韧带肌肉群同四肢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矫正其曲线,才能真正达到“返先天,返婴儿之本”,才能具备整体力,通过此项锻炼,就会因椎间隙和附着韧带的拉长强健,从而恢复增大脊柱的弹性,并因大椎上拔,尾骨下沉等要领的相互配合,互为拉伸,调动阳面肌肉群连结成一个整体面,进行六面的拉伸放长,确切地说,应该是四面八方的福射性拉伸,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练出强劲笃实的六面整体浑圆力,有些所谓的“大师”,幼时即随师学艺,直到胡子白,也没有练出“一触即发”的功力!他们还以为是他们练功不苦所致,大家可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清一色的命门前挺,腰椎内凹?孰不知,这样是永远也练不出功夫的!别说苦练终生,即使修炼千秋万载,也别想练出登峰造极功夫!正确的要领是:大椎上拔,命门后突,尾骨下沉,这样站桩不到10分钟,就会感到腰部酸痛难耐,请坚持!这正是增长功力的关键时期,一月后就会适应,此后功力进展之速,真可谓“一日千里”。当你亲身感受到了功力的增长,就会信心大增,而不觉得站桩枯燥,说不定还会乐此不疲呢。本功有些要点在我们的教材里出现了好几次,甚至很多次!望大家能够理解编者的一片苦心!必竟我们都是黄河之水哺育的炎皇子孙!必竟我们的体内都流淌着中国人血液!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使中华武学永远屹立于世界博坛的最高峰。我们有什么舍不得付出呢?4、软项:是因为颈部失去了后领之劲、只须大椎向上拔起,“腰紧背直”是获得脊柱上下力的要诀、能强化腰部肌肉与背部肌肉的连通,臀不敛、肛不提,腰部脊柱更不会后绷,只能是内凹,这样就失去了站桩的意义,即使能够做到上述要领,也必须保证背直这个原则,因为背不直,脊柱就不能正!脊柱不正,劲力何来?很多人认为腰一紧背就会弯,这是因为背部与腰部没有连到一块!要以脊柱整体后绷为原则来练才能做正确!腰紧背直是站桩中最关键的形体所在!很多意拳爱好者,站桩多年而功力平平,大都是因为此项要领错误所致,就必须通过局部的协调合作,其中某个局部往往是关键!我们都熟悉纲举目张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便能带动其他环节,这个“纲”是整体中的关键部分。那么站桩中的“纲”在哪呢?怎么做才能进展神速呢?5、双臂极力拉伸使三窝发紧憋气,请参见训练要求,不要急于求成,要在呼吸自然的基础上渐渐加大拉伸量;切勿低头、目视地面,应注意临阵精神状态的培养,意想前方有一敌人,随时会向自己进攻;切勿耸肩,耸肩会使上肢与躯干不能连通,整体劲力受阻,应肩撑肘横,并使之下沉(但不可有失自然)。10—20日:姿势要领同上,时间增至10分钟,此时,凡胸肌过少,宗气不足,或瘦弱过度的人,应加练初级内劲功,以充实强壮。每次15分钟,每日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及临睡前各练一次,二月后功成,内气充足,不畏击打,承受劲力自动反弹飞凡是消化系统之疾病必然恢复健康同时还会使胸肌高隆,给人以健美之感。(金刚铁桥桥)加至10分钟。 20—30日:练功方法同上,只是站桩为15分钟,“金钢铁板桥”亦为15分钟。“金钟罩体喷气功”要求:站桩时应保持姿式的工确及内在要领始终不变,意念随时自我检查间架各部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及时纠正,马骤良先生曾言:“意念你在前面站桩、后面站一日本兵,你一偷懒,他就会用刺刀挑你!”。千万别以为本功法简单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要知道平易才是成功的关键,每日有空时应多读一读本功的要领及方法。能记住之后。每日在睡觉觉前或起床前用10分钟默诵此要领,并想象其形态,逐一对照,这时的状态极易进入你的潜意识,久而久之它就会成为你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将渗入你的心灵,影响你的行为。第二月整体上下力的求取:1—15日:姿势同上,加入大腿外侧肌肉内裹,两胯外撑、前裹,双膝(不得随之外开)定位,上提前顶、尾骨下坐内卷。足有下踩之劲与膝前顶上提、胯后坐形成争拉,连下肢外侧肌肉群随之连结拉长,腹部保持松圆状态,随呼吸将小腹下沉起到挤开胯部的作用,开胯不仅是横开,而是向横和向后的圆孤形轨迹的外撑,这一点一定要时时注意!切记!切记!!脊柱处于拉伸状态整体后靠,同时可设想有一橡皮圈,套在大椎穴上,双足亦踏于圈内,这样脚掌与大椎产生了上下争力,虽是假想但必须真切,似乎确有此力上下争拉,一二日即可感觉到此力。其他要求同上,练功时如要领正确,同手可触摸到大腿根部,有一条大筋绷起。配合“功架大形起伏”的训练(每曰4遍,每遍左右各20次,约15分钟)。随着功力增长,这条大筋会逐渐粗大强劲,直达足趾。15—30日功成:此时你已经具备了无坚不摧的整体劲力。左右及前后力的求取:15—30日:姿势同上,增加双臂要领。双肘横撑双臂同裹,带动肩关节肌肉同时拉长,双肘再向前下方螺旋滚压,使大臂内侧之筋膜绷拉而起,然后小臂前抱,与脊柱整体后靠形成争力,撑腕涨指、使小臂内侧之筋膜腾起,要使韧带、关节、筋膜真正拉长。本要领正确后,可试摸腋下会发现有一根筋鼓起,随功力增长,这条筋日益粗大强劲,并直接与食指连通(约2月左右),要注意在练功时坚持各部关节定位,一直坚持到练功结束,同时增加调气训练,培植丹田之气,增强流动内力(每日20分钟—2小时之间)。第三月整体六面圆浑力的求取:通过以上训练,我们已经具备六面整体之力。上下力的获得是整体劲力的基础。是为了恢复脊桩先天的垂直状态,并得以有效拉长,为实战时摧动身体做各种形式的发力动作。中华武学内在力量的根本就是从动物运动机制中提炼出的伸筋拔骨的训练。1— 15日训练方法:通过站桩把肌肉整体放长、使肌纤维变长、肌肉更富有弹性。左右横撑力是在技击格斗中防守对方侧面进攻的模式,而且在主动进攻中,由于间架的左右横撑、根本无须格挡左有两侧的来拳,不必害怕打到自己头部,当敌人侧闪到我左右之际,我也只须以关节支撑力为发力点,进行横向的发力,即可解决战斗(遍观世界搏坛,均无左右撑力的训练,更没有横向发力的技法,可以说此为中华武术所独有),另外,双肘的横撑状态,还能使大臂肌纤维的初长度得以改变,肌肉的弹性伸缩功能得到加强,肩关节之间在肌肉放长作用下,间隙也获得一定的拉长。从而使关节枢纽,如加入润滑剂般的灵活。前后撑抱力是贯穿整体格斗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力量,因此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撑抱力是以肘关节横撑定位后,小臂环抱体前,双手食指的连线交叉点与人体腰背肌肉群(以整条脊柱为中心点)形成圆桩形的争拉状态。这时人体腰背肌纤维初长度已产生了改变,我们双臂环抱的间架就会更加圆整。前后力的根本在于阳面(俯卧于地面朝天的一面为阳面,而朝地的一面为阴面)筋络向两侧(以脊柱为中线)横向展开,使背部机能得以充分调整,阴面肌肉(前胸一侧)正好区别于阳面,一律松软如棉絮,其实浑圆桩法的训练就是培养仿生学中猛兽的形态,撑抱力的前后用力要点在于:肘横撑、臂前抱、体后靠,形成前后的矛盾用力,由于前后的抱靠用力,我们横撑的肘关节角度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成为大于90的钝角三角形,人是柔性体,只能产生张力,张力的表现形式是争力的具体化,混圆桩的模式形成,从直观的六点定位开始,逐步往圆滑状态过渡,由六面力渐渐形成浑圆状态。请记住:卢正文老师曾言:“局部加局部不等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最佳组合才是整体。”!第四月平面螺旋力训练螺旋力的作用螺旋力的运用主要有两种:一种以蓄力状态自转攻防,可使对手的来力落空而失重,其力如打在飞转的车轮上;第二种是发力于对手,其力如旋转着钻入岩石的钻头。螺旋力最高级的运用是脱骨训练后的蓄发,其横转如摇旗撼树,其竖转如车轮削切,这种螺旋力的应用,应注重两点:一是其运动要领是在总重心自转的同时,由脊柱带动骨架的各关节一齐转动;二是运动轨迹不能仅仅是横转还应练习竖转、斜转、正转、反转等多种形式之转,正面螺旋,不仅是变面和双臂竖转,而应是总重心和脊柱、肩、胯等各关节都要竖转,同时需注意,发力需以脊柱去削切对手中心,万不可只是用手转其间架,竖转为劈拳,反转为削拳,横转为圈捶,斜转为斩手,简而言之,一切单操形式都要取消,其发力只是浑圆力和螺旋力的合成,劈、崩、炮等单操只是无意识的空间形式而已!螺旋力功法的训练,是卢氏结构拳法的核心,亦为我国传统内家拳之精髓。历代拳家皆奉之为“不传之秘”,真正掌握本功法、功力的人过去不多,现在更少。其力如车轮切削,所遇之物无不被离心力击出。对方如主动进攻,一旦与我方间架相融之,一刹那间,必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之力,令对手反弹而起,挨身即被摔出。此功精熟之后,在实战中不论对手来力如何巨猛,只要一经接触即会化为乌有。在未发力之时,对手即已失去重心。一旦此功上身,所有拳法及器械的发力,均可获得巨大突破性进展。经过桩功的苦练,二至三个月后就会获取强劲笃实的浑圆整体爆发力。当我们深人体会桩功的性能并且获得基本的生理改造之后,怎样的运动才会使站桩的意义不失呢?对“螺旋力”的体认是整体运动从相对静态过渡到绝对动态的最佳训练手段,目前所有的意拳、心会掌、螺旋拳等原传拳法的有关教材中,均一笔带过或根本未提(中华武学事业指导总部推出的《华夏武学精髓训练教程》例外)。孰不知如果自身不具备“整体螺旋”的功夫,那么在应用之中“力如盘内之珠”的螺旋发力是不可能达到的。我国原传实战武学之整体劲力的来源,即是通过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韧带拉伸,来调动以肌肉为动力,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的力的有序连接和释放。根据人体生理构造原理分析,人体关节的运动可分为曲伸、内旋、外旋和环转,关节运动的特点是以关节为支点,进行某一部分的运动。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体的发力必然遵循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卢氏结构之“螺旋力”功法训练不但吸收了上述特点,而且还上升至脊柱带动躯干,躯干带动间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性关节同步运动。“螺旋力” 修习入手方法:首先从桩功的间架动转开始,即从正面浑圆桩为基本姿式,以躯干作为我们的中心轴,使双肩、双胯按顺时针方向360度的滚动式摩擦环绕。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双肩双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上肢所保持的间架就会与躯干形成矛盾的反称运动,这样才能使双肩关节真正产生360度运动轨迹。双胯与躯干的运动亦是如此。另外,由于下肢承受上体的重压,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会被胯关节的运动而自然带起,与躯干形成方向相反轨迹相同的运动。我们又发现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能使双肩双胯在运动中同步进行,若仅动双手,下肢力量传导不上来,如只动双胯又会造成扭屁股,此均非真正的螺旋功夫,更丧失了整体用力的原则。在此我们先来谈谈脊柱的中枢作用。脊柱上端连于大脑,是人体机能调节输出及输入信号的司令部,同时它又是人体的中心分界线,把双肩双胯对称分开,所以我们可利用它的运动原理来连接双肩双胯的运动定向。首先,我们可以坐在凳子上,并且把上肢固定住不动,然后使脊柱的颈椎和尾椎纵向拉伸定位(即不许回缩),以尾椎为动点,绕凳子做360度环绕运动,这时由于我们的双肩双胯不能主动地运动,其关节部位就会被脊柱带动起来做与脊柱轨迹相同方向相反的360度旋转,待熟练之后,我们就可以用站桩的间架来做平面螺旋训练。习者可以把自已视同老虎,有一条尾巴与地面竖直,让尾巴尖端在地面上划360度的圆(以脊柱带动),这样双肩双胯就会产生相应的同步运动。螺旋功法训练深人之后,习者就会明显感到,在站桩时经常出现的局部紧张会逐渐地缓解下来,使站桩产生的劲力更加饱满和圆润、松活,也只有间架形成的劲力圆润松活,才能产生力的松紧转换和“一触即发”的触觉之活力。螺旋力的这种训练,是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它是所有拳学发力通用模式,轨迹拳学创始人李紫剑老师曾提出“大形同动,局部自律,轨迹平行,切线对应”的发力原理正与此不谋而合。大形同动,是指整体朝一个方向运动;局部自律,是指每个部分都分别循自己的自由轴旋转;轨迹平行,是指各个圆的圆面平行;切线对应,就是各圆心与目标处在同一竖直面上,“正面螺旋力”是体的上下起伏带动四肢体认上下发力的训练功法。它的基本运动形式是以矛盾桩的向内,向上的肘部的撑拧变为大天星桩,再由大天星桩变为虎扑桩的按推,如同摇砖井架上的辗轩一样。立体螺旋试力运动不同于钩挫试力和蛇缠手。因为上述两个试力都是建立在摇旋的平转基础上运动的,而立体螺旋试力则是在躯干的运动中使双肩双胯变为立转,便身体与上肢形成上下的反称用力,即躯干下落而手上扬,躯干拨起而手下落,初习可以如此,但熟练后应使双手在一水平面上,使躯干动转,而双手只是轻微的起落。正面立体螺旋力的动作形态中我们可演化出钻拳和劈拳两种单操形式,钻拳之方法与西方拳击技术的勾拳相类似;相同之处则为均是由下而上的发力动作,但是钻拳在原传形意拳法中的劲力为截劲;芗斋先生通过波浪试力的身手反称,加大了其进攻中的防护功能,其钻拳发力之际有效地提高至头部,这样不但加大了攻击的部位,同时在发力失败的情况下也未失去堵截对方来拳的意识,钻拳做为堵截对方的一种手段并未从根本上失去进攻的主动性,因为钻拳是波浪形式的拔起,双臂走的为弧线,故具备撬起对方重心的功能,假设对方手臂压住我的桩架,我在保证三角支撑不失的条件下,加大小臂的斜面角度,使对方下压之力沿斜面滑落,而我之拳锋正可兜击其下颌,斜面力的变化是在三角支撑基础加强了小臂的外旋拧转,这样小臂尺骨的滚动摩擦通过无数个点的接触使其最后落在我的肘弯部分,于是我小臂就因为失去了压力而变得灵活自然,此时只须变为向上钻或合身前撞就会把对方重创。另外,在格斗的形式中钻拳发力亦可应用于类似于拳击、散打的赛事中,但是钻拳的起动不能脱离桩架的浑圆状态和另一只手的搏挂。控制发力在向上勾的同时,注意全身的螺旋和小臂的挑拧;钻拳发力不应只重拳锋,而是以小臂的广侧骨棱作为多个发力部位向对方腹、下颌、面颊的滑动发力,切不可执着一点而应为以线打面(如钻拳操手)。 正面螺旋试力的下按动作可演化为劈拳操手,劈拳之法为从上向下的弧线形劈砸发力,其重点体会手臂下落与躯干上拔形成的互争,同时身体发生相应的左右错面,在击打时尤须注意弧线的切削功能,无论是接触头部、胸部、腹部,劲力不可有丝毫的停顿,当从头部劈至腹部之际,也是立圆弧线的最大空间,故仍须恢复至波浪的起钻落翻的圆运动轨迹,同时劈拳的下发力不应只注重手掌的接触面,并以整条小臂尺骨为发力部位,劈拳的左右互换性与其它的操手一样,来源于身体这个平行四边形左右互换,前手劈拳为开胯调面,后手劈拳为合胯调面,重点体会接触瞬间身体形成的最强烈的争发状态,劈拳打的是竖劲,在格斗中,如果对方是直向发力,就可用竖劲的劈拳来破坏直向发力的运动方向,仅从形式上分析劈拳之发力若作用于直向发力的手臂上,其必会完全承受我的力而发生形变,而如果处理好实战中的接手问题可直接把自已的劲力传导至对方的躯干,则效果将会使其神经、内脏均造成十分强烈的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的擂台赛中尤其是西方的格斗技术己经在追求爆发力的连惯和技术上的合理配合,而我国武术界却依旧徘徊在一击必杀、一招制敌的盲从中,芗斋先生提出的“炸力无断续”,在今天的大成拳界已基本看不到了,尽管有些名手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交手即把对方放出丈外,但是由于相对的杀伤力小而使对方还可再战,因而某种技术不可能是永远占据优势;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从渗透性强的爆发透力加以研究,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因此包括劈拳在内的格斗技术应该体现出它的连续和渗透性。第七月侧面螺旋力训练侧面螺旋力是躯干的上下起伏中加入了螺旋反转的功能,在这种动态的运动过程中我们体会躯干360度圆周运动,双肩双胯双膝双踝均产生旋转,身体的起落又使这种螺旋的运动产生了弹簧般的上升和压缩,故而侧面螺旋试力通过重点摩擦关节轨迹,使人体的灵活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变,这种改变为以后的步法、身法的训练带来极为可观的效益。侧面螺旋试力是配合单操手的身体高低正侧的螺旋发动,实战中的操手动作由于躯干是主动性运动,故它的空间游离范围就是我们整体劲力大小的标志;无论何种形式的试力实际都是在演变具体打法动作条件下设计的躯干应该怎样运动,如钩挫试力是身体的左右错变带动手臂争发,蛇缠手试力是身体的平旋环绕带动手臂做切线运动,波浪试力是身体的立体旋转带动手臂做上下的弧线形发力,侧面螺旋试力是身体的螺旋上升驱动手臂做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切削性发力,这些试力的设计安排通过相互的组合和连惯性,把三维空间内的运动形式利用整体的原则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无穷无尽的武术打法均压缩在这几个方向螺旋运动的试力中,故芗斋先生说“试力是困难最重要之一部分工作”。蛇缠手试力蛇缠手试力是重点体认左右横向发力的试力功法,它的含义是手臂所形成的间架在运动中如“巨蛇缠身”。在点的接触中形成点与点,点与线的摩擦之际,突发摇旋运动,所以,摇旋又是此试力的基础,它的运动轨迹是双臂从勾挫试力开始,待双手向前推出至托婴桩之际,前手掌沿和腕部向上方拧转缠绕,又转至掌心朝下,双掌同时前推再成托婴桩,在前手动作时,后手须相应配合,尤其身体应后靠,膝顶胯落与手臂互成相反的螺旋运动,从蛇缠手试力中我们应重点体会身体与小臂螺旋逆行的内外撑抱拧转和滚珠起棱的锋棱突起的实感,蛇缠手分为内缠和外缠,这里介绍内缠,内缠之运动轨迹与外缠相反外蛇缠手试力的运动可演变出,“横拳操手”和“削掌操手”,横拳之法乃形意五形拳法重要技术。其劲力形式为横拳打竖劲,从蛇缠手试力中我们体会出此试力是一个平圆的运动轨迹,即发力之际为飞轮的切削状态,横拳的起动为点形的面打点技术,即发力部位为小臂尺骨的内侧一面,点与点的接触性打法属于相互受力的对撞式技术,而螺旋性的发力,手在二力接触后会形成以点为接触的起点,同时以此起点沿触点做无数个点的滑动性接触,由此形成了我以无数点抵抗其一点的多点打法,多点接触的滑劲汇集为一个面对一个点,姚宗勋先生曾有精辟论述,“意拳的打法实际就是大球打小球”,所谓的大球即指桩架的高速动转形成一体的运动方式,而小球则指对方单向发力点的拳头动作,另外,螺旋性的发力可根据旋转性的发力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横拳之操法是以外蛇缠手运动形式,故产生离心力,因而“起横不见横” 的横拳发力与对方接触后,一可以把对方发拳的路线旋飘;二可以把对方的重心旋起;三可以把对方斜向击出,螺旋性发力是内家拳最完美的技术形式,从站桩人门之始及试力、发力一直到实际训练,均要求习者刻苦地体认追求;尽管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前辈能够运用自如,但做为后学必须知难而进,通过各种手段求证螺旋力的无形状态训练上身,这样我们才会有资格和能力去科学地研讨和分析历代武学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武学瑰宝,削掌技术亦由蛇缠手试力而得。虽然削掌技术乃是原传八卦掌的重要技法,但武学一道门派虽异,本质相同,削掌与横拳基本原理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削掌击打的部位是小臂尺骨的外侧,由于部分的不可,根据关节构造的原理。削掌的发力空间轨迹要大一些,也就是达到站桩的最大空间范围一发即止,迅速弹回,重心转换,蓄势待发,削掌之动,小臂尺骨如刀刃,蓄力须藏棱,发动锋棱起,不找某一点只求一面击,躯干要以脊柱为中轴自转与下肢相反运动,注意前手击出,后手撕扯,前腕与后肩,后腕与前肩,前腕与后肘,前腕与后腕,前膝与后胯,后膝与前胯,前膝与后膝,前腕与后胯,后腕与前胯均须有相应的争力和自然的弹性功能,争即开,合即蓄,开合互为,单手为开,双手为合,开力突出锋芒,合力突出含蓄,小臂横向出,躯干轴向动,以躯干之大螺旋带动手臂之小螺旋突施对手,力量横而实为骨棱的螺旋搓动削掌之劲为旋、撞、切、抹。内蛇缠手的运动形式可具体分解出圈捶和栽锤:圈锤技法为芗斋先生吸取了西洋拳击的摆拳技术并通过整体的原则加以求证修改后列人大成拳技法中的,圈锤的技术形式是似内蛇缠手为指导,要求双手“左手不到右边来,右手不到左边去”以人体中线为界,因为如果双手一但超越了中线,我们的间架就失去了浑圆状态下的六面支撑。因此,圈锤击打不允许甩胳膊,更不能甩过中线。由此,圈锤之技术是内螺旋状态,即躯干主轴带动双臂向内的合力运动,因为是螺旋运动,可产生向心力,圈锤技术虽然是从外向内的横向螺旋,基本路线为一弧线,但是不允许间架拉得过大,因为弧线距离大于直线,作用于对手的运动时间相对要长,故必须以躯干的主动运转带动手臂发力,而不是手臂主动运动带动躯干被动运转,圈锤之动必须注意另外一支手的争拉防护,并且身体在发力时要有瞬间的斜面倾压,圈锤的攻击目标主要是头部,由于方向的定性一般是重击面颊和脖颈,为了突出重击的渗透性,所以把这种击打加上了小臂的内螺旋滚拧劲力,突出拳锋骨棱的接触性的捻动摩擦,增大了接触点的压力,因此,当拳锋击中对手而力尚未完全发挥之际,千万不要使力继续横向移动,因为这会由于超越中线而形成一次性发力,又会因为对手的机敏而一间躲过,正确的方法为当力在横向移动之际突然改变为螺旋形式的直向发力,即突然放长浑圆的间架跟踪追击重击对手,这样不但会在力量上产生巨大的威力而且在格斗中的命中系数也会相应提高。栽锤是根据圈锤的技术形式加以补充和具体应用的技术形式,双方格斗瞬息万变,一但圈锤受到了阻挡而形成点的接触对抗,这时如果抽回手再战就会遗误战机,所以根据技击桩的性能和三角斜面的原理把此种状态定为三角力不失,改变间架的相对位置,使经常保持的肘低手高的斜面变化为肘高手低,因为三角力不失的状态下,支撑住对方,如果斜面力通过系列的变化,就会形成再次发力的动力源。比如当对手支撑住了我的发力进攻,我与对方手臂产生抵抗性的接触,只须把肘尖吊起,就使这个二力相抗的点变化形成一个向斜下方发力的打法动作,当然栽锤并非仅为圈锤而设,在具体到实践中它的应用范围极广。但其性能丁般都是在对抗中由于力量受阻而改变运动方向的灵活性技术手段。栽锤发力量重视间架形成的斜面和身体倾压冲撞形成的斜面。故小天星桩就是保持向下斜面发力的二种检验功法,即操习栽锤迸检验自已的形态和劲力符不符合小天星桩的要求。姚宗勋先生认为:“意拳之发力就好比小臂是锤,拳是钉子,用小臂去砸这颗钉子”。故整体发力的力源来自身体重心的瞬间交换。头欲撞人,足欲过人,手欲刺人都是形象比喻。郑重申明:本教程的练习,必须是在具备六面整体浑圆力的基础上(训练《六面整体浑圆力科学训练(自修)教程》二月以后)方能练习,否则不能掌握正确要领,只会徒劳无功!且易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积重难返,而影响以后训练的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