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静女》教案

【教案】《静女》教案

ID:68715947

大小:27.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11-15

【教案】《静女》教案_第1页
【教案】《静女》教案_第2页
【教案】《静女》教案_第3页
【教案】《静女》教案_第4页
【教案】《静女》教案_第5页
【教案】《静女》教案_第6页
【教案】《静女》教案_第7页
资源描述:

《【教案】《静女》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诗经》二首《静女》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明白《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乐趣和文化品位;教学重点:1、能够精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留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成效;2、学会比较分析,懂得“赋”“比”“兴”写作手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大家的中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许多的诗歌,而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实,我们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诗经》,大

2、家仍记得哪些诗歌是出自《诗经》的吗?(《采薇》、《关雎》、《蒹葭》,课件出示重点诗句)今日我们也将学习《诗经》中另外两首1诗歌,第一,我们先来明白一下《诗经》;二、介绍《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

3、中的精华;(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奠的乐歌;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如(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高校、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三、导入《静女》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娴静漂亮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静女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个娴静漂亮

4、的女子,那她跟男主人公会产生怎样的爱情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留意听并且留意节奏,同学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2、字音字义、通假字;3、逐段进行讲解;第一章:(1)表现了女子怎样的形象特点.(娴静漂亮、矜持、顽皮,)(2)女子为何隐匿起来?男主人公有何反应?(3)这一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其次章:(1)女通汝,一语双关;(指彤管,其实也指女子,暗喻女子的漂亮)(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第三章:(1)“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结合课后第一题回答疑题;(借物抒3怀,表达

5、对女子的喜欢之情,,)(1)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全诗直接描写、间接描写)(2)探讨男子对女子所送的礼物有何评判?男子心目中的彤管和茅草哪个比较重要?(根据常理来说,彤管比荑草要珍贵,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观赏的是它明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一般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明显观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先,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自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明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观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一般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就是

6、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平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采,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沉迷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域;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密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进展的象征意义;)4、小结(板书)(二)、详细研习1、《静女》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诗章中——第一,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漂亮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4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抵抗性;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的社会位置很低下,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又要受到统治者的思想禁锢;男子婚娶尚且要经过家长包办,媒妁之言等,何况是女子呢;诗章之中的

7、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抵抗性;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警,富有聪明;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匿一段时间,观看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反常情形显现,不适合约会,有就不赴约,无就赴约;其次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匿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有意戏弄一下男主人公;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

8、腻、活泼机警、富有聪明;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宠爱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