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溪山行旅图》

赏析《溪山行旅图》

ID:6878642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9

赏析《溪山行旅图》_第1页
赏析《溪山行旅图》_第2页
资源描述:

《赏析《溪山行旅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赏析《溪山行旅图》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所以当时的人称呼他为“宽”,遂以范宽自名。《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58件。传世的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溪山行旅图》可谓是他的代表之作。《溪山行旅图》为绢本设色立轴,横103.3厘米,纵206.3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米芾在《画史》中提到“山顶好作密林,从此趋劲硬”。郭若虚也曾在《图画见闻志》里说,范画“如面前真列,峰峦雄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这些描述在《溪山行旅图》中都得以充分表现,成为范氏绘画的特

2、征。《溪山行旅图》是典型的高远法构图,画面正中一座巨大的山峰顶天立地,以几乎三分之二的巨大篇幅描写一座巍峨高耸的远山,它虽然位于远处,却如劈面而来。山顶上郁郁葱葱的密林与体现山岩纹理的“雨点”,彼此映衬,加强了这座大山的凝重与雄浑,山间只落千仞的悬瀑与山下似云若雾的一片空蒙,相生相应,却又突现了山势的高远。中近景只占画面的三分之一,中景是欺负的丘陵山冈、茂密的从树、似隐若现的楼台与远远流来的泉水,路旁巨石被流水小桥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并与山路的呈现的趋势相同,呈左低右高之势。近景只能看见几块巨石。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可以看到其中的山体多为方正形态,轮廓刚硬,运用雨点皴能够呈

3、现出利索干脆的形态,与轮廓的刚硬相辅相成,能够融合一体这样做突出了山体结构,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效果,也充实了画面。在山体的轮廓线,尤其是在前的山体与在后的山体之间的轮廓线上,运用了更加密集的不同墨色的点皴,而由这样的轮廓线向外,点皴逐渐由密变疏,墨色的变化也相对较小,为溪山行旅图带来独特的意境。画中树木的数量着实不多,这应是关中山体土石坚硬,难有植被覆盖的缘故。而在为数不多的树木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树都是用夹叶法画就,画面上只能看到两株用点叶法画的树木,且都被遮挡住,只显露出部分。画中的山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山势的陡峭险峻是该画的一大特征。观其山石轮廓,多有大幅度的转折,如刀削

4、斧劈般尖锐的外轮廓《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传世之作,是最具范氏绘画风格特点的作品之一。范宽与李成,郭熙齐名于画史。并与李成一起,成为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派的主流。有“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之说,可见师其法者之众。又有李成与范宽二人之画“一文一武”的说法,范宽绘画中的“武”正是《溪山行旅图》中表现出的诸如气势雄强,刚健挺拔等特点。《溪山行旅图》代表了范宽最成熟的技法与风格,同时也成为北宋时期北派山水画的一个重要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