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

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

ID:7436022

大小:34.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15

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_第1页
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_第2页
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_第3页
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_第4页
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走出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多年来,我校的数学成绩与全市平均成绩相比,多时低三十多分,少时也低十几分,并且随着课程的深入,差距越来越大,到初三每个班级就仅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学数学了。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xx中的数学教师。怎样走出困境,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校、数学教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XX年3月19日——21日,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在长春举办的“中学语文、数学高效教学与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的特级教师张文娣老师的课和讲座为我

2、打开了一扇门,使我有豁然开朗之感。现将我的体会和思考与大家分享。一、用心、用情教数学◆教音乐改教数学。1981年中师毕业后学校安排张老师担任音乐教师,闲暇时间多,干什么呢?自学高等数学。第二年报考数学专业,高分录取,脱产进修。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张老师的改科,一源自追求和价值取向,她认为,在学校如此清闲,会消磨斗志,迷失自己,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二源自对数学的热爱,她说:“我喜欢数学,是数学让我的生活更美好”。她以人才引进的名义由山东调入北京,进入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她爱数学,数学也给她以馈赠

3、:提高了她的生活、工作、生命质量!◆课堂是她心所依、情所系的地方。她说:“我眷恋课堂,上课对我来说是享受”,担任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后,她依然坚持上课。“每天,每个老师都要走进课堂,但我的‘走进’与别人不同,我是全身心的‘走进’,并让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果老师懒散懈怠、没有激情,怎么能让学生紧张起来,怎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张老师的课堂展示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整节课,49岁的她激情洋溢,言谈举止表现出极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启发、点拨、评价恰到好处、信手拈来,对学生的欣赏、尊重、鼓励是发自内心的、是真

4、诚的,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因为她用心,所以她的眼中有学生,有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接住学生的发言;因为她用情,所以她的课堂灵动而鲜活,充满了人文情怀,使听者如沐春风。◆潜心研究,烂熟于心。一潜心研究教材。例如,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一章有多少个几何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很惭愧,教了这么多年数学我从没研究过)?张老师通过对46个组合图形归类整理,发现有32个是由一对全等三角形摆放形成的,于是她设计了“图形的摆放与探究”的课题,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纸板根据要求摆放不同的图形,并引导学生编制

5、试题。潜心研究教材,使她对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准确到位,使得课堂教学左右逢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得心应手。二是潜心研究中考试题。每年中考结束,张老师要做60多套中考题,研究考点、题型,领会课标精神。以信息给予题为例,先找题源(教材的例题、习题或图形),然后分析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怎样的变式,考察了哪些知识点,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等等。二、抓住了数学教学的“牛鼻子”当前我校(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就“教”而言。从备课看:重视怎样“教”,忽视怎样“导”、怎样“学”、怎样“呈现”。从上课看:重

6、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轻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重结论,轻观察、探究、分析、归纳过程;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轻基本技能的训练;重问题的解决,轻数学思维方法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重解题前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指导,轻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升华、引申、推广的引导;重整齐划一、统一要求,轻分层指导;重几个所谓的“考学生”,忽视“中等生”和“潜能生”。就“学”而言。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畏惧感、挫败感,兴趣低,动力不足,甚至放弃;为完成作业“疲于奔命”,缺乏解题前对题意的深刻理解和解题后反思总结;抄袭作

7、业、只写答案;脑海中只有一些无序的、零碎的知识点,没有形成知识网络,需要时无法把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知识、方法、模型检索、链接起来,揭开“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机械模仿,数学思维程序化,对见过的题型“照葫芦画瓢”,对陌生的题型一筹莫展,消极地等待“外援”。很多学生反映,“课上能听懂,就是不会解题”,“数学下了很多功夫,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做了大量习题,可数学成绩总不理想”,“老师讲过的题我会做,可题目变一变就不会了”,“做综合题,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迅速、有效进行知识链接”,常听老师抱怨:“这

8、道题讲过很多遍了,可学生还是不会。”纵观我们的教学,大多是解一题丢一题,不善于从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不善于对题目进行引申和拓展。缺乏解题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它解法?多种解法中哪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