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ID:81866424

大小:26.1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6-13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_第1页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_第2页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_第3页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_第4页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_第5页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_第6页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留守儿童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首先,在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薄弱而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形下,学校教育无疑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对本来就步履维艰的农村学校教育而言,更是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师资素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等许多方面的落后,已经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明显分化.对大量的留守子女如果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爱,这部分学生势必要拉农村教育的后腿。而硬要承担这份责任,又会给农村教育背上新的包袱。于是,不管不行,管又不能,左右为难,怎么办? 其次, 关于寄宿制建设的考虑。针对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缺失,其监护人难以较好地履行监护责任的问题,不少地区试图通过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的办法进行解决,确实情况有些好转,然而在国家教育经费投资管理体制没有根本转变和专项基金不到位的条件下,究竟有几所学校,几个地区能普遍性地实行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寄宿就要建宿舍,就要配备相应的生活老师,就要有相应的食堂等设施,经费从哪儿来?恐怕大面积地推广是不行的。资本就是要利润的,若不是穷,谁出去打工?留守子女家庭短期内恐怕支撑不起这个市场. 最后,可以肯定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而留守儿童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队伍只会扩大,不会缩小。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将是曲折而艰辛的,农民工及其家庭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都能实现在城镇的定居.所以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与孩子长期分居两地的情形在中国社会将会长期存在。相应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个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将来也将越来越成为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综述:[1]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家庭照料状况等。所得研究结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2]张帆,刘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8研究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较多问题;但也有少数对照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年龄以及父母外出情况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差异。[3]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J]。教育研究,2009,(01).

1我国城镇正规教育系统外占据主导地位的培优型教育补习活动维持和强化了社会分层,扩大了城镇学生在获得基础教育资源上的不均衡水平,对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目标构成了挑战.面对挑战,政府应进一步实施均衡化的基础教育财政政策,坚持公共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导向,缩小城镇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资源上的不均等水平.[1]王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7)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或者放在亲戚家寄养,留守儿童随之出现。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关爱,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教育问题。本文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出发,分析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解决之策。[2]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53.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由于缺乏亲情导致的生活问题,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加大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力度,建立农村社区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3]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03):60-65.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对2006年以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尽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多学科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方法也在逐渐规范化。但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中的结论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要明确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全国留守儿童总体状况,制定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指标体系,以便准确地掌握情况、了解问题,为制定对策提供必要的依据。[4]刘佰桥,王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结果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因子、人际关系状况、健康适应及心理压力总分大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中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躯体症状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的负性生活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5]张雪琴,龙永梅,张哲,何兰英,邱晓娜,静进.农村留守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02).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为15.46%,其中品行问题检出率最高;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较非留守中小学生严重,其品行问题、多动、不注意—被动得分高于非留守中小学生;抚养人类别、文化程度及父母外出时间是影响留守中小学生的重要因素。[6]裴菁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概论[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凸显在众人眼前的一个需要被高度重视的群体,本文通过综合归纳留守儿童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综合其在焦虑情况、人格方面、行为表现、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其中父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性别、学校以及社会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进而针对分析提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建立相关社会关爱体系以及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都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1]肖向梅,肖海鹰,鲁奇,李琼。老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12,(01)。老区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情关怀缺失,学习成绩较差,心理发展不健全,行为习惯较差等。解决这些问题,要弥补亲情缺失,施以家庭温暖;建立家长学校,实现科学监护;促进亲情交流,减少心理障碍;开展多种活动,加强自我教育.[2]张苗苗,邓李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困境、原因及出路[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7).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隔代教育所占比例居高不下,隔代教育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认知整体偏低,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心理发展受阻,行为风险日益严重,这多源于亲子教育的缺失和祖辈监管不力,学校教育主体地位缺失,政府在人员及资金方面帮扶力度不够,留守儿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因此,父母和隔代教育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履行教育义务;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政府应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帮扶;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严于律己。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协力,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3]田婧。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有效促进教育资源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公平分配,是促进教育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议题。这篇文章从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实质出发,详细列举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试着找出几种有效应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不公平的对策。[4]郭晓霞.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教育探索.2012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的生存和成长现状令人担忧。如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导致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的扭曲,等等。为此,要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作,但关键的是要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5]鲁忠欣。浅析报纸媒体关于“留守儿童”报道的得与失-—以《三峡都市报》为例[J]。经贸实践,2015,(6):9—10.当今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三峡库区地理位置独特,劳务输出人口众多,“留守儿童”问题显著,各类媒体对其给予了关注,报纸媒体也不例外。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对20世纪以来三峡库区权威媒体《三峡都市报》进行随机抽样,

3抽出样本为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的所有有关“留守儿童"的报道111篇,浅析报纸媒体关于“留守儿童”报道的“得”与“失",找出原因,提出对策.[1]王秋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与对策[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本书内容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综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理论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家庭困境、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学校困境等。[2]叶敬忠,(美)詹姆斯.莫瑞(JamesR。Murray)主编.关注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无遗.笔者的主要关注点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界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做了一下梳理,探讨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及对策,并做了一个简单评述。[3]魏军锋.留守儿童希望特质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09)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希望特质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期为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儿童希望量表对三所农村学校的36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希望量表及其纬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希望得分与其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分层回归的结果表明希望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3,P〈0。001)。结论加强希望教育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4]陈旭.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与社会支持系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从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成长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情感问题、自我问题、社会认知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适应性问题六类典型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实施了大规模、分类型的调研,较为系统地考察了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主要类型、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与社会性发展问题的关系.[5]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在某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悲剧事件使这一群体及其家庭受到媒体和学界注意,从而展开了对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关注和研究。[6]唐明皓。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对安全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马斯洛编制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和安全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在于系统探讨应对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影响,构建理论模型。另一方面为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为家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7]陶园园.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求助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09.在丰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科学研究中日益兴起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求助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与分析。

4[1]王丽芬.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2.本研究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测查工具,结合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福清市6所中学的427名中学留守孩进行了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较国内中学生常模低。与国内有关中学生的研究相比,留守孩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留守孩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父母外出时间长短,代养人养育方式,留守孩的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是影响留守孩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第二部分在对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对留守孩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2]李骊.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学校动因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发展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关注的是家庭因素对其安全感的影响,本研究将目标指向学校,旨在探寻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学校动因。[3]刘迪。我国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8.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现状和问题入手,结合我国现行的监护制度的缺失,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的父母、父母以外的其他亲属朋友以及国家对留守儿童各自应当承担的监护职责和义务。最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提出了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的建议.[4]徐为民。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本研究通过调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相关社会学影响因素,阐明留守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原因,旨在引起政府、社会各阶层和广大家长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视、并为针对这些行为问题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5]北碚区实验中学留守儿童创新能力培养[Z]重庆市北碚实验中学校.2014.建设功能完善的留守儿童科技活动室;开展实验中学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探索增强初中留守儿童及适龄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热情的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提高科技教师的科技创新辅导能力。关键在建立设备比较完善的科技活动室,并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特别针对留守儿童的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创新点在于针对留守儿童的科技教育的有效开展,让科技意识扎根于青少年头脑之中,长大后服务于社会.[6]孙传卿,马湘雅。商南县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新路[N].商洛日报,2006-06-15,(002)。本报讯(孙传卿马湘雅)商南县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新路,确保每一名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7]庞岚.完善监护制度破解留守儿童困局[N].浙江法制报,2016-02—16,(010)。无论是农村里独居的留守儿童,还是城市里因父母吸毒、入狱而无人照看的孩子,如果法定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与义务,经多方督促仍然无法确保孩子的生活获得有效保障,那么就应该依法剥夺其监护权。

5[1]段成荣,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及对策建议[N].中国人口报,2009-06—01,(003).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迅猛增加,规模日益扩大。流动人口中大多数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等多种原因把子女留在家乡。[2]李欢乐。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亟待保护[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03—05,(002)。数字显示,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800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亲情缺失、生活质量低、教育监护不够、安全保护欠缺等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存在问题: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对策及建议:1、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同时,村及社区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2、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有的需要进行安全方面、生活方面的、行为养成方面的教育。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特别的关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思想工作不容忽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