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

ID:82829057

大小:1.85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3-06-13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1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2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3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4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5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6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7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8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9页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社会认知模型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检验道德行为的社会认知模型: 情境和道德认同中心性的相互影响TestingaSocial-CognitiveModelofMoralBehavior: TheInteractiveInfluenceofSituationsandMoralIdentityCentral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9,Vol.97,No.1,123–141(SSCI)ImpactFactor:5.076KarlAquino,AmericusReedII,DanFreeman,VivienK.G.Lim,WillFelps

1目录摘要1文献综述2四个研究3总体讨论4

2这篇文章提出并检验了社会认知模型,用它来验证情境因素和道德认同中心性对道德意向和行为的共同影响。作者假设如果情境因素增加了在工作自我概念内(theworkingself-concept)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thecurrentaccessibilityofmoralidentit),那么它会加强做出道德行为的动机。相反,如果情境因素减少了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那么它会削弱做出道德行为的动机。作者也期望情境影响因素的变化取决于道德认同在一个人自我概念(全部的/所有的)内的中心性。摘要1

3用4个研究来检验这个模型。回忆和阅读一份十诫清单(研究1),用道德术语写一个故事(研究4),把基于绩效(成绩)的金钱刺激(研究2和3)作为情境因素。研究检验了被试发起一个公益营销项目的意愿(研究1),在工资谈判中对求职者说谎的意向与行为(研究2和3),以及为公共产品(publicgood)做贡献的行为(研究4)。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所提出的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摘要1

4传统方式都是把人分成道德的和不道德的来解释像萨达姆那样的暴虐行为和特里萨修女自我牺牲的超凡行为。但是仅仅把人们分成不道德或道德的方式不能充分说明人类道德因情况而变的特征。即使是最神圣的人有时候也会违背他或是她所持有的道德标准,然而甚至是最恶毒的人有时候也会出现善良和慷慨的一面。

5情境因素影响行为的观点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之一(Cervone&Shoda,1999;Mischel,1968;Ross&Nisbett,1991),并且很多实证研究支持了情境因素在决定道德行为上的作用。例如,DarleyandBatson(1973)研究表明,当情境时间压力限制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当要求他们“快点”的时候),神学院学生不太可能会去帮助一个有需要的人。在一项谈判行为的研究中,Aquino(1998)发现当在组织内强调伦理标准时,谈判者不太可能去欺骗他们的搭档。最近,有研究表明,当伤害他人的行为能够被合理化时,在这种情境下人们更可能会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e.g.,Batson,Kobrynowicz,Dinnerstein,Kampf,&Wilson,1997;Detert,Trevin˜o,&Sweitzer,2008;Mazar,Amir,&Ariely,2008).虽然一些学者认为道德行为完全是由情境因素决定的(Doris,1998;Harman,2003),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稳定的个人特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6

7

8这个模型的第三个和最后一个前提,情境因素可能会激活一个人的道德认同,或是可能激活认同的可替代性的方面,因此,会增加或减少在工作自我概念内的道德自我图式的当前可利用性。总之,模型的这三个方面成为我们总体假设的基础:道德意向和行为是一种整合的机能:(a)道德认同对一个人自我概念的中心性(b)情境线索暂时影响工作自我概念内的道德自我图式的当前可利用性的程度。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情境道德意向/行为道德认同中心性

9文献综述2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概念很多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决定道德行为的个体特质,包括道德推理(Kohlberg,1969),道德成熟moralmaturity(Walker&Pitts,1998),道德承诺moralcommitment(Colby&Damon,1992),道德人格moralpersonality(Walker&Frimer,2007),和道德品质moralcharacter(Blasi,2005)。以前的研究普遍发现这些特质与道德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充分预测或解释道德行为中的情境变量(Hardy&Carlo,2005;Shao,Aquino,&Freeman,2008)。一些学者(cf.Aquino&Freeman,inpress;Aquino&Reed,2002;Lapsely,1996;Lapsley&Narvaez,2004;Shaoetal.,2008;Weaver,2006)已经表明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2001)可能为解释这个局限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

10文献综述2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概念从社会-认知观点来看,一个人的道德认同是作为一种复杂的知识结构存储在记忆中,它由道德价值观、目标、特质和行为脚本组成(Aquino&Freeman,inpress;Aquino&Reed,2002;Aquino,Reed,Stewart,&Shapiro,2005;Lapsley&Narvaez,2004)。从生活经历中获得的知识结构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因此这种道德自我图式对一个人全部的自我概念的重要性或中心性在个体身上也是不同的(Aquino&Reed,2002;Blasi,1980,2004;Lapsley,1996;Lapsley&Narvaez,2004;Narvaez,Lapsley,Hagele,&Lasky,2006)。

11文献综述2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概念我们所主张的道德认同中心性的概念与“图式”的概念(seeBem,1981;Markus,1977)、“认同的强度”的概念(Deshpande,Hoyer,&Donthu,1986)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提出道德认同中心性越高的个体,它的激活潜能就越高(seeHiggins,1996)并且影响信息加工和道德行为的能力就越强。激发潜能指的是一种知识结构便于进行加工和处理信息的程度。当道德自我图式在个体的工作自我概念内被激活的时候,我们假设它会有更大的潜能去影响道德行为。

12文献综述2道德认同和多维自我概念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中,人们会承担很多角色并且会有不同的行为脚本。随着这些角色的改变,认同的不同方面可能变得更加凸显(salient),也可能更加微弱。社会-认知观点认为,人们会平衡多层面的认同,并且只有几个认同在任何时间上能够保留在意识中(Carver&Scheier,1998;Markus&Kunda,1986;Minsky,1988;Skitka,2003)。按照社会—认知原理,组成工作自我概念的所有认同的影响是一种机能——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这种认同是怎么利用的。同样的,当工作自我概念内的道德认同当前是可利用的时候,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会产生道德动机(Skitka,2003)。类似的,当认同的不同方面是可利用的时候,人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做出与价值、目标一致的行为,而这些价值、目标与认同相联系。为了说明哪些情况下一个人的道德认同是最可能被利用的,哪些情况下那些与价值与目标相反的认同方面是可被利用的,我们可以应用社会认知模型去获得几个有关情境因素与道德认同中心性相互作用的特殊预测,

13文献综述2道德认同的情境激活与不激活(抑制)我们从人类的目标(Grouzetetal.,2005)和价值(Schwartz,1992,1994;Schwartz&Boehnke,2004)环形模型中得到一个理论基础,来说明在工作自我概念内的道德认同何时活跃,或者何时不活跃。基于价值环形模型的重要理念是人类的目标和价值能够以一种方式排列,它反映兼容或者冲突的程度。这两个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共性:都假设自我超越、道德目标和价值与自我利益、自我提高有关的目标和价值之间本质上存在一个相反的关系。道德目标、价值与自我利益目标、价值的内在不兼容性表明,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和认同利己方面的同时激活会产生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seeBurroughs&Rindfleisch,2002)。对人们来说,减轻这种不协调状态的一种方式是使认同的不兼容方面的一个变得不活跃(Burke,2003)。

14研究假设情境因素和道德认同的相互作用道德认同中心性的社会-认知概念,多层面的自我概念,和人类目标复杂和价值的环形模型能够整合起来得到几个特定的假设:首先,激发或启动道德自我图式的情境因素应该会增加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可利用性。第二,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那些道德认同中心性很高的个体,他们的道德认同已经很活跃了,激发道德自我图式的情境因素对道德认同低的个体来说其作用更为明显。第三,在工作自我概念中,道德自我图式的当前可利用性应该与道德意向和行为有积极的相关。如果这些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我们预计发现,道德启动对道德意向和行为的作用受到道德认同中心性的调节,并受到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自我图式的当前可利用性的中介作用。在研究1和4中,我们使用道德启动操纵来检验这些假设。

15研究假设情境因素和道德认同的相互作用关于激发利己认同的情境因素的影响的假设也可以从我们的社会—认知框架中得到:首先,激发认同的利己方面应该会增加这类认同的可利用性,因此减少了道德自我图式的可利用性。第二,因为认同的利己方面的激活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道德认同在工作自我概念内也是激发的,这样一个情境因素的效应应该在道德认同中心性高的人身上更加明显。第三,在工作的自我概念内道德自我图式的当前可利用性应该与损人利己的意向和行为具有负相关。如果这些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我们预计发现,提高利己主义的情境因素对道德问题意向和行为的影响受到道德认同中心性的调节作用,也受到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的中介作用,在研究2,3,4中,我们用提高利己主义任务操作来检验了这些假设。

16研究13目的:检验道德启动和道德认同中心性对被试做出道德行为的意向的共同影响。在研究中,我们检验了对十戒的回忆与回顾是如何影响被试启动一项公益营销项目的意愿,这个营销项目损己利人。按照我们的模型,道德启动(也就是十诫)应该通过增加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来增加道德行为的意向。然而,道德启动的效应对所有被试来说不是一样的。恰恰相反,道德启动对道德认同中心性相对较低的个体来说影响更大,因为在没有启动条件时,他们的道德认同在工作自我概念内很难被利用。然而对道德认同中心性较高的个体来说这种影响应该是较弱的,因为道德认同在工作自我概念内已经是可利用的。

17样本和程序样本:92个大学生;UniversityofDelaware;54%男性;平均年龄为20.3岁。设计:被试间设计(控制条件;道德启动条件)程序:第一部分:在线调查(测量道德认同中心性、人口学项目以及其它几个测量(做实验前24小时前测量))第二部分:被试被要求完成如下几个任务:(a)一般知识题目(generalknowledgeitem(s));(b)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ameasureofthecurrentaccessibilityofmoralidentitywithintheworkingself-concept);(c)测量做出道德行为的意向(ameasureofintentiontoenactamoralbehavior);(d)人口学项目(demographicitems)。方法

18测量道德认同中心性采用AquinoandReed’s(2002)道德认同的内化量表去评估中心性。要求被试阅读9个描述一个人特征的词(如,caring,compassionate,fair,friendly,generous,helpful,hardworking,honest,andkind),然后形象地出现“具有这些特质的人”,并且想象他们会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和如何行动。A对我来说成为一个拥有这些特质的人让我感觉颇好;B成为一个拥有这些特质的人是我的重要部分;C对我来说成为一个拥有这些特质的人会让我感到羞愧;D拥有这些特质对我来说真的不重要;E我强烈想要拥有这些特质。7点评分量表1表示强烈不赞成7表示强烈赞成

19(a)一般知识项目控制条件:只是回答“列举美国最大的五个城市”道德启动条件:“尽可能多的列举你知道的十诫”;如第六诫不可杀人。第七诫不可奸淫。第八诫不可偷盗。第九诫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b)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排序任务:“ranktheitemslistedonthisscreenintermsofwhoyouareatthepresentmoment”此刻你是谁“1=mostreflecthowyouseeyourself”最能反映你眼中的自己“5=leastreflecthowyouseeyourself”最不能反映你眼中的自己“一个道德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家庭成员,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学生”。(c)道德行为的意向请你想象你是一个早餐麦片公司的品牌经理。最近,你和美国癌症协会(ACS)一起着手发起一项公益营销项目。ACS希望你们每卖出一个产品,就能向一个特殊的防癌基金捐赠25分。然而,根据你的研究部门的意见,采纳这个方案可能会损大于益。因此,如果你选择发起这个项目,你就不太可能获得年终奖。接着,要求被试完成两个项目:(1)发起这项公益营销项目的选择几率是多大?(0-100)“Whatisthepercentagechancethatyouwouldchoosetoinitiatethecause-relatedmarketingprogram?(0to100%)”(2)你有多希望发起这项公益项目(1-9)“Howlikelyareyoutoinitiatethecause-relatedprogram?”(1=extremelyunlikely,9=extremelylikely)

20根据Mulleretal.(2005),中介的调节模型需要评估三个统计模型的参数。

21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道德启动启动公益营销项目意向道德认同中心性结果显示,道德认同中心性低的个体,道德启动对他们表现道德行为的意向有正效应((.487*.292=.14),通过增加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可利用性。相反,道德启动对那些道德认同中心性相对较高的个体作用是微不足道的(-.047*.228=-.01)。

22研究1的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理论。结果显示当一个情境因素(如,一项道德启动)激活一个人的道德图书的时候,他或她用亲社会方式表现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然而,道德启动并不影响所有的人。道德启动在道德认同中心性相对较低的人身上效应更大,因为这种启动会有更大的潜力去增加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相反,道德启动在道德认同中心性相对较高的人身上效应较弱,因为这种启动增加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的潜力较小。根据社会认知观点,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图式的可利用程度最终决定了道德认同影响道德结果的程度。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中介了道德启动与道德认同中心性对表现道德行为的意图的影响。讨论

23研究23研究2的设计是为了补充研究1,检验认同利己方面的激发如何影响被试的行为意向。研究2,在与求职者商谈最低工资的时候,我们检验了金钱刺激的呈现如何影响被试说谎的意图。我们假设为与求职者商谈到最低的起薪,金钱刺激的呈现将会增加被试向求职者说谎的意图,通过减少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然而,金钱刺激的效应并不是对所有被试都起作用。相反,金钱刺激的效应对那些道德认同中心性较高的被试作用更大,因为道德认同的可利用性会因金钱刺激而减少。金钱刺激的效应对那些道德认同较低的被试作用不大,因为即使没有金钱的刺激,在工作自我概念内他们的道德认同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24样本和程序样本:52个大学生;UniversityofDelaware;52%男性;平均年龄为20.7岁。设计:被试间设计(控制组(随机抽取);实验组(金钱刺激))程序:参加一项“谈判研究”,在完成一项10分钟的谈判角色扮演任务之前,他们会被要求填写两份简短的调查。第一个调查:测量道德认同中心性、个体差异调查,在完成第一项调查后,被试被给予“秘密指导语”,向他们简单地说明谈判的场景。第二个调查:一项谈判前的问卷,这项调查包含对道德认同和成就动机定向认同的当前可利用的测量,也包括对谈判过程中说谎意图的测量。方法

25

26(1)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排序任务:“ranktheitemslistedonthisscreenintermsofwhoyouareatthepresentmoment”此刻你是谁“1=mostreflecthowyouseeyourself”最能反映你眼中的自己“5=leastreflecthowyouseeyourself”最不能反映你眼中的自己一个道德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一个聪明的人,一个实际的人(2)说谎的意向要求被试回答两个问题。(a)如果求职者特别询问了职位的稳定性,你告诉求职者这个职位将在6个月后被取消的几率有多大(0-100)(a)“Whatisthepercentagechancethatyouwilltellthejobcandidatethatthepositioniscertaintobeeliminatedinsixmonthsifshe/hespecificallyasksaboutjobsecurity?”(0%–100%)(b)如果求职者特别询问了职位的稳定性,你多希望告诉他这个职位将在6个月后被取消(1=非常不希望,9=非常希望)。“Ifthejobcandidatespecificallyasksaboutjobsecurity,howlikelyareyoutotellher/himthatthepositioniscertaintobeeliminatedinsixmonths?

27根据Mulleretal.(2005),中介的调节模型需要评估三个统计模型的参数。

28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金钱刺激说谎的意向道德认同中心性结果显示,结果显示,道德认同中心性越高,谈判最低工资的金钱刺激对他们说谎的意图具有正效应(-.758*-.256=.19),因为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可利用性大大减少。相反,对于道德认同中心性较低的人来说,谈判最低工资的金钱刺激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042*-.244=.01)。这种结果与我们的理论一致。

29从社会认知观点看,情境因素将会减少人们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动机,通过减少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可利用性。来自研究2的结果支持了这个观点。研究表明,一种在谈判中为表现好给予金钱刺激的条件会增加认同的成就定向方面的可利用性,而减少道德认同的可利用性,尤其是那些道德认同相对较高的人。因此,说谎的意图就增加了。研究1和研究2的发现支持了我们道德认同中心性的人会认知概念,以及我们的一些要求,道德启动和利己激发的情境被预期和道德认同中心性的结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行为。然而,两个研究都检验的是行为意图,并非真实行为。为了解决这个局限,我们开展了研究3来检验金钱刺激和道德认同中心性对于人们是否在谈判中真的说谎的效应。讨论

30研究33研究3检验了真实的说谎行为。研究3没有检验道德认同的可利用性,因为之前的研究足以说明在给予金钱刺激的时候道德认同可以用性的减少。研究3拓展了研究的发现,并测验了高道德认同是否对说谎有影响,他们是否对金钱刺激的大小敏感。直观的感觉就是,较小金钱刺激不足以激发高道德认同的人做出不诚实的行为,但是较大的金钱刺激可能可以。因此,我们(结合了绩效刺激和获得更大的金钱刺激)预期绩效奖励将会产生更大的动机去说谎,通过削弱高道德认同的人阻止说谎的能力。情境因素将会减少某人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如果减少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

31样本和程序样本:224个大学生;UniversityofDelaware;42%男性;平均年龄为20.3岁。设计:2*2(刺激条件*奖励大小)程序:第一部分:被试完成个人问卷(道德认同中心性、人口学特征以及其他测验)至少在谈判前两天完成;第二部分:谈判角色扮演。方法

32实验组与控制组给予的角色指导语非常相似。唯一的差异是被试可以获得的现金奖励的方式不一样。在绩效条件下,告知经理:在这个实验中商谈一个低工资对你个人有利,因为这个研究结束后谈成最低工资的经理扮演者将会获得50/150美元的奖励”,如果是平局的话,奖励的获得者将会被随机选择。在随机控制组条件下:告诉被试“因为参加今天的实验,你们将获得50/150美元的现金奖励,奖励的获得者我们将会从你们所有扮演经理的人中随机选择”。

33(1)说谎(a)说谎lying(“Icanguaranteeyouthatyouwillbeatthesamejobforatleasttwoyears”);(b)掩藏concealing(“It’spossibleyoumaybeonthejobforatleasttwoyears”);(c)拒绝回答refusingtoanswerthequestion(“Ican’ttellyouthat);(d)说真话tellingthetruth(“Thejobwillberestructuredaftersixmonths”);(2)道德认同中心性测量结果操作检验(a)whetherthejobcandidatewouldbewillingtoacceptalowersalaryinexchangeforjobstability用低工资换取工作稳定性。(b)whetherthecandidatehadanyknowledgethatthejobforwhichtheywerebeinghiredwouldbeeliminatedin6months求职的工作6个月后被取消。(c)whattheywouldreceiveiftheynegotiatedthelowestsalaryamongallthepersonswhoareassignedtothemanagerroleinthisstudy.他们将会获得什么,如果在所有扮演经理的人中他们商谈了一个最低的工资。

34结果100对搭档达成一致,12对陷入僵局。22%的经理被编码成说谎,19%的经理被编码成掩藏,36%的经理被编码成拒绝回答,23%的被试被编码成说真话。我们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多元模型同时评估了做出一种行为(说谎)或另外一种行为(说真话)的可能性,以及测验了这些可能性是否因控制作用、因变量和交互项而不同。

35研究3提供了行为证据,表明呈现利己激发刺激的情境因素(如,金钱刺激)在谈判过程中会增加人们说谎的意向,尤其是对那些道德认同中心性高的个体来说。正如研究2中证明的那样,金钱刺激的呈现会减少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而且这个效应在道德认同中心性高的个体上更加明显,然后我们假设道德认同中心性高的个体与控制条件下被试相比,他们追求道德价值和目前的动力减少。相反,我们不期望金钱刺激会影响不道德价值的当前可利用性,对于道德认同已经较低的个体来说,他们说谎的意向不会受到刺激条件的影响。讨论

36研究4结合了我们之前的研究,从而对我们的理论观点提供最完整的检验。同研究1一样,研究4考虑了道德启动、道德认同中心性在预测道德相关结果的交互作用。在社会两难的最初阶段,我们预测道德启动对道德认同中心性较高的个体影响较小。然而,道德启动对道德认同中心性较低的人来说会有一个最初的影响,与没有启动的人相比这种影响会使他们对公共产品做出更多的贡献。第二个预测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当被试获得他人做出自私行为的反馈后,认同利己定向方面将会在工作自我概念内变得越来越可利用,从而减少了道德认同,尤其是那些道德认同中心性较高的个体。因此,与实验的前期阶段相比,在实验的后期阶段被试的合作行为就会减少。第三个预测是当道德自我图式被启动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高道德认同中心性的人合作行为的减少将不太可能出现。如果道德认同已经被情境线索激活,那么这些线索就会成为道德认同中心性相对较高的人的道德认同当前可利用性的情境强化物。因此,与那些道德认同中心性高但是没有给予道德启动的人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试会更愿意向公共产品做出贡献,即使他们收到了别人做出自私行为的反馈。研究43

37样本和程序样本:33个大学生;UniversityofWashington;63%男性;平均年龄为20.1岁。设计:被试间设计(道德启动条件,控制条件)程序:第一部分:调查,道德认同中心性和社会价值定向测量(至少24小时前完成)第二部分:实验室。写作任务;“虚拟的投资决策”方法

38(2)实验室任务五个block每个block有5个trial公共账户收益100%平分收益个人账户无收益,不分享“花一点时间仔细想想这些词”,然后用这些词(每个词至少用一次)写一个关于自己的一个简短故事。(1)写作任务

39(1)道德认同中心性;(2)SVO:评估采用RING测试(Liebrand&McClintock,1988);(3)合作:因变量合作的计算是通过累加被试投到公共账户的次数。测量结果我们使用了一个重复测量的协方差分析去检验因变量在五个blocks的效应。结果显示道德认同中心性有一个显著的主效应道德认同中心性与道德启动条件的交互项也显著我们还发现道德认同中心性*启动*实验组block的交互项也是显著的以及性别和实验组的交互项也是显著的

40下表描绘了道德中心性高、低以及在启动或控制条件下被试合作平均水平(在5次实验组)

41我们通过累加所有试验中合作选择的次数来得到一个总的合作分数,从而来分析道德认同中心性*道德启动交互项。接着,我们对道德启动操作(这个组有道德认同中心性高的N=16或低的N=17人组成)下的总体合作行为进行回归。这个分析的结果表明道德启动没有预测低道德认同中心性人的总的合作行为但是能预测高道德认同中心性的人的总体合作行为这些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假设,即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德自我图式的启动能够激发人们维持合作行为,不管他人是否背叛,但是这个只能发生在道德认同中心性高的人身上。

42研究4我们整合并拓展了之前的研究,通过检验情境线索类型的影响:道德启动将会激发亲社会行为,反馈他人的自私行为会促使产生利己行为。结果显示高道德认同中心性的最初展现的合作水平高于低道德认同中心性的被试,但是他人自私行为的反馈会迅速减少他们的合作行为。在低道德认同中性的被试身上,结果显示道德启动的呈现最初会增加他们的合作行为,但是这种效应只能持续一个实验组的时间。只有高道德认同中心性和道德启动的结合才能在面对他人的自私行为时也能保持合作行为。这个结果的模式与这个理念一直,即道德认同对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在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相对于其他潜在的认同的竞争性方面)的可利用性。讨论

43总体讨论4采用了社会认知观点上道德认同的中心性概念,对来自理论模型的假设进行实证评估,本文已经发展了目前对情境因素何时以及如何与道德认同中心性共同影响道德结果的知识。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中介机制——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它通过情境因素和道德认同中心性来影响道德意向和行为。根据社会认知原则,一种知识结构的可利用性,比如说自我图式,决定了它被用于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潜能(cf.Higgins&Brendl,1995)。因此,工作自我概念内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应该决定了影响道德行为的程度。将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设置成一个决定道德结果的最中心的变量,这使我们建立一个理论,即可以预期情境因素何时以及如何影响道德行为,我们假设情境线索(如道德启动)会激活道德自我图式,通过增加道德认同的当前可利用性来促进亲社会的意图。

44总体讨论4第三个贡献是将人类的目标(Grouzetetal.,2005)与价值(Schwartz,1992,1994;Schwartz&Boehnke,2004)结合到社会认知模型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局限。第一,在我们的研究中只检验了几种情境因素。可能激活道德自我图式或者与认同的某些方面相竞争的全部情境因素是我们未知的,也是多样的。研究的第二个局限是我们的假设,利己激发的情境因素对道德认同中心性相对较高的人的影响。这个假设是基于这类情境因素创设了一种心理冲突,道德认同和自我提升相关的认同方面在工作自我概念内被同时激活。因此,预期道德认同可利用性的减少作为一种缓解冲突的方式(cf.Burroughs&Rindfleisch,2002;Kasseretal.,2007),从利己激发的情境因素来直接评估所唤醒的心理紧张应该要进一步增加这种解释的真实性。

45总体讨论4第三个局限就是自我一致性的需要。正如Blasi(1980,1984)提出的那样,道德认同中心性相对较高的人会体验一种不一致感,当违背他们的道德标准的时候。与道德认同中心性较低的人相比,可能是这类人体验到了一个强烈的痛苦。相反,道德认同中心性较高的个体可能实施了一种复杂的认知合理化的形式,从而避免自我谴责。未来的研究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去更好的理解违背道德标准的时候所产生的心理和情绪结果。我们中既无人是坚定不移的圣徒,也无人是无可救药的罪人,而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介于这两者之间。

46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