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

ID:8617443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_第1页
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_第2页
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_第3页
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_第4页
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选修《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 科目:     姓名:      组别:        学案编号:      【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话题导入】      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

2、象定格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第一学时 【自主学习】 一、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

3、两则文字。 二、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yù)    (2)庶几(shù jǐ)  (3)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lè)(4)直好世俗之乐(zhǐ))(5)举首蹙頞(cù è)(6)羽旄之美(máo) 三、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 今之乐由古之乐 (“由”通“犹”,如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是。) ④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

4、暴以好乐 (语:告诉。好:喜欢,爱好。) ② 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③今王鼓乐于此  (今:假如,如果。) ④经之营之(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 ⑤庶民攻之(攻:制造。)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③今王鼓乐于此(鼓:演奏。)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得疾病。) ⑤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⑥庶民子来(子:名词作状语

5、,像儿子一样。) ⑦而民欢乐之(欢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 4、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句: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王语暴以好乐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③被动句: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曰 四、简要概括一、二两则的主旨(主要意思)。 1、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2、君主贤明,才会享受真正的快乐(池沼苑囿之乐)。 【合作探究】

6、 一、翻译下列语句。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6)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二、梳理课文内容: 第一则记录了孟子与  、   的两次谈话。第二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① ② ③ 三、请两位同学分饰孟子、齐王,把孟子与齐王的这段对话用现代汉语演绎一遍,要求逼真地读出人物的特点。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7、。”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四、探究问题: 1、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首先,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谈话气氛非常僵硬,齐王简直是给孟子来了一个大关门。孟子与齐王谈话,是从齐王好乐开始的,可是,齐王根本不顾孟子的面子,变了脸色,还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巴,不让孟子谈他的“先王之乐”,而事实上,孟子的谈话肯定是离不开谈“先王之乐”的,因为孟子的音乐观是与王道有关的。其次,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

8、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如果孟子勉强硬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但是这句话却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