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案

ID:8668987

大小:7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04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案_第1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案_第2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案_第3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案_第4页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第3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包括四课,一、林海雪原;二、江南水乡;三、黄土高坡;四、雪域高原。教材分析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教学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关爱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2.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风俗习惯。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不同文化背景下

2、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难点:引导学生关爱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注重活动的实效。2.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3.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4.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课时安排单元主题板块主题课时安排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一、林海雪原2课时二、江南水乡2课时三、黄土高

3、坡2课时四、雪域高原2课时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教学内容第一课 林海雪原 教学目的要求知识目标: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重点:难点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难点: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

4、民俗。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灵感修正一、导入新课二、感受北国风光认识那里的人如何生活第一课时1.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教师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国家最北最东的的地方。中国领土四极歌东极:黑熊岛上乌苏镇北极:黑龙江心主航道西极:葱岭中峰号屋脊南极:南沙群岛沙排礁2.学生根据地图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特点。去过东北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眼中的东北。或者是通过电视电影的镜头来学习东北3.教师引导结论:“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南方已是繁花似锦的时候,这里依然

5、是大雪漫天,人们还身着厚厚的冬衣。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和了解这里人们的生活。”  1.说说自己对东北平原的印象2.投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图片通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对北国风光形成感性认识。3.一、资源宝库大发现二、东北的风俗特点小组合作交流:东北平原的冬天特点,为什么这样,人们是怎样适应这里的寒冷的环境的。4.探究东北平原人们的生活(1)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东北民俗的资料。(2)全体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3)探究、分析东北平原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联系。(4)交流探究收获。第二课时1.学生介绍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大

6、豆、玉米、高粱等)。结合“黑土地”了解这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体会这里祖祖辈辈人的努力。2.利用收集的资料了解这里的主要林区和盛产的树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森林宝库。3.教师和学生共同介绍著名的“东北三宝”,帮助学生体会这里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投影东北的动植物资源。4.寻找丰富的矿产资源,并根据发现让学生探讨在这里进行哪种工业生产最方便。认识大庆油田的建设。得出结论:任何工业的生产活动都要依据实地的资源情况进行,因地制宜。5.根据学生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对旅游等其他资源的了解。  了解东北二

7、人转的产生以及发展。 板书设计   1林海雪原东北平原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东北三宝 大庆油田 东北旅游教后记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教学内容第二课 江南水乡教学目的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探究“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了解长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江南水乡的资料认识这里的环境特点,明确“水乡”得名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探究“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了解长江三角洲发

8、展农业的有利因素。难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灵感修正一、学古诗、忆江南一、学习江南的位置气候第一课时1.歌曲欣赏《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边听边看一组江南水乡的精美图片。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