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ID:9008119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_第1页
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_第2页
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_第3页
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_第4页
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孔子德育思想对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许昌技术经济学校[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发人深省。其德育思想蕴含丰富教育智慧,汲取孔子德育思想的精华,对克服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德育教育误区,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颇有借鉴意义并影响深远。[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中职德育实效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包含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德育教育思想智慧,汲取其中的优秀成分对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克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误区,增强当前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实现教育目标有着深远意义。一、孔子德育思想的特点(一)德育方法多样性孔子德育方法的显著特点就是新颖独特且方法多样,符合中职德

2、育教育“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的要求。第一、由近及远,推己及人面对多元价值碰撞的形势,孔子遵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原则,灵活运用“由近到远,推己及人”的育人方法和途径,不突兀、不粗暴,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从而提升学生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素质或能力。第二、立志有恒,各因其材孔子强调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又创造“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优点缺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并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使其在教育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范本教育,不令而行“其

3、身正,不令而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是孔子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真实写照。孔子育人,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在模仿、默识、领会、反省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生命,实现道理教育和范本教育的融合。第四、见贤思齐,学会内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好的、坏的典型都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参照系,都是“学习”的对象。君子之学,是修养之学。孔子的“内省之道”是道德修养的精华,一直被后人所称颂、继承和发扬。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时,就倡导“每天四问”,其中一问就是“我们道德有没有进步”?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引导学生自我剖析,自我教育。第五、人人成人,人

4、人成才“有教无类”,孔子提出并实施这一主张,他的“性相近也”这一人性观,让人们放弃偏见与歧视,树立“人人成人,人人成才”理念。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教授曾呼吁:“每个人不一定都有出众的才华,但每个人经过教育与努力都有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人,这就是我们应追求的理想”。“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跳则跳”,真正达到中职学校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二)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个人能够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孔子把握住了德育的这一真谛,创造性的提出了仁德学说,并认为符合“仁”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其仁德学说最基本的方面有三:第一,“孝悌”是“仁”的根本。凡拥有孝悌品质的人,必然会遵

5、循社会规则和秩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必须注重孝悌品质的培养,这是实现“仁”的最基本的素质。第二,“爱人”是“仁”的核心。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即要“泛爱众”。但也要善恶有别。第三,“礼”是“仁”的表现。孔子所认为的“礼”,主要是指人们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以使自身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仁”的品德应通过“礼”来实现,“仁”与“礼”的结合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三)德育理念的孔子十分重视人得道德素质培养,认为德育是育人之本,应居于诸种教育之首。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孔子心目中,认为人得道德品质居于首位,人的才能比

6、起他的品德来是次要的,这与当前部分中职学校重教书轻育人、重技能轻德育,对待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一)思想偏差,对德育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就业率和对口升学率,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要么是把学校建成一个文化“孤岛”,迷信学校德育的力量,轻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道德的影响。要么是把学校德育等同于德育课程(如品德课、政治课等),或等同于德育活动(如班团队会活动等),认为学校德只是专职德育工作者和德育部门职责。或者是过分强调德育教育的功利性,强调学

7、校德育工作,应该立即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否则,德育就没有实效。  (二)投鼠忌器,对中职学生宠爱过分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职业学校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中职学校间的生源竞争,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