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

ID:9052148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6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_第1页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_第2页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_第3页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_第4页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高华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一、郭店楚简《老子》丙组属“解说文”之证郭店楚简《老子》篇幅仅为今本的五分之二,且书写于形制各异的甲、乙、丙三组竹简上,这就使学者们对《老子》其书原貌产生了种种推测。大多数的学者认为郭店楚简《老子》既非今本《老子》的原本,亦非《老子》的足本,而《老子》文本的定型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①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大学的周凤五教授就书写《老子》文本的简策形制加以考察、并与儒家简加以比较,提出郭店楚简《老子》存在经、传之分:“甲组《老子》是一个经过战国时代儒家学者改编的本子,尽量淡化道家宇宙论与形上学思想的色彩……是一个已

2、经‘儒家化’甚至‘子思学派化’了的道家经典”。“乙、丙两组《老子》的简端同样平齐而非梯形,显示其与甲组《老子》确有区隔。……只能归入传注之列。”②郭店楚简是否为《老子》原貌姑且不论,但它表明《老子》文本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则是勿庸置疑的;周凤五教授从竹简形制上的区别,推测楚简《老子》应存在经、传之别,也是确有创见的。它为我们研究郭店楚简《老子》乃至整个《老子》其书其人开出了新的思路。但是,周氏的观点更多的仍停留在推测的层面上,还需要结合楚简《老子》文本具体形式及整个先秦学术界经、传文本的形式特点作进一步的考辨,以证明楚简《老子》的确是经、传合一的文本。要考察

3、这个问题,我们可先以郭店楚简《老子》丙组为例加以研究。郭店楚简《老子》丙组共存14枚简,竹简两端削成平齐,简长26.5厘米,编线两道,编线间距10.8厘米,全部简文内容大致相当于今本《老子》的第17、18、35章、第31章的中段和下段、第64章的中段。③其中第64章中的内容为对楚简《老子》甲组的重复。研究郭店楚简丙组,我们不难发现该组内容和文本形式上具有一些重要特点。首先,郭店楚简《老子》丙组第三段有“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一段文字,④为今本《老子》第31章的内容。尽管《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由于楚简的出现而被上推至战国中期以前,但此段内容中所谓“偏将军”、“上将

4、军”一类名词术语,自宋人晁说之、至明人焦竑、清人纪昀,直到近人梁启超,都认定属于战国的内容,而非出于与孔子同时的老子本人,属“后世的注疏”杂入“经文”。⑤郭店楚简《老子》丙组中有与今本文字相同的这段话,说明这个“后世”是在郭店楚简《老子》丙组写定以前。质言之,郭店楚简《老子》丙组中既有明证说明它有属于传、注的成分,我们就有理由认定这部分楚简《老子》属于《老子》经文的注解——郭店楚简《老子》丙组文本是“解说文”。其次,从文体形式来看,郭店楚简《老子》丙组每段基本都是前面一组解说性的文字(R),然后有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联系词“故”或“故曰”、“是以”(S),后面再加上一段格

5、言式文字(P),构成一种标准的R+S+P的格式。如楚简《老子》丙组第一段,可整体视为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大上下智有之”至“百姓皆曰我自然也”,是一段结论性文字,接着是连接词“故”,后面再加上“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则是作者要论证的内容。第二段开头“执大象”至“过客止”,后面接着是连接词“故”,下面加上“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一段格言。第三段开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后面是“故曰”连接词,然后加上“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弗美也,”一组格言式文句。至于“美之,是乐杀人。

6、夫乐杀,不可以得志于天下,”可视为对“兵者非君子之器”文句的进一步说明;而“故吉事上左”至“则以丧礼居之”,显然应紧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之后,亦属于解说“兵者非君子之器”的,现被置于此段末尾,可视为“R+S+P”格式的变体。第四段“为之者败之”至“则无败事矣”,在楚简《老子》甲组已出现过,显然属于“经文”,也必是格言。但在此处,它们和后面“人之败也,恒于其且成也败之”组成一段解说性文字,后面再以两个连接词“是以”相接,引出“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人货;学不学,复众人这所过”和“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这两组结论性格言语句。楚简丙组的这种行文格式,和《管子》中的《

7、明法解》、《形势解》、《版法解》诸篇以及《韩非子》中的《解老》、《喻老》二篇的文体格式都十分相似。现从《解老》、《喻老》篇中各举一例以明之。《韩非子·解老》有曰: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明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其成功也。《韩非子·喻老》释“不出户,知天下”曰:空窍者,神明之牗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中无主,则祸福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